成功投資億航之后,這位資深低空經濟投資人的興趣,轉移到了新的方向 采訪 | 王靜儀 文 | 王雅婷 編輯 | 王靜儀 低空經濟正在催生萬億級產業。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2月以來,A股至少有38家低空經濟概念股漲幅超過30%。無人機就是其中大熱門的存在。 每一個突破性的新事物,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會面臨很多爭議和質疑。保守的人覺得它沒戲,但轉折點往往就出現在這些看似不可能的時刻。 作為億航智能的天使輪投資人,李劍威在2014年推薦投億航的時候并不被行業理解,彼時很多同行認為飛行汽車是天方夜譚。 十年后回首再看,億航已經完成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僅5年的時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屢次經歷大起大落卻迎難堅持,直至中國民航局的開放態度和政策調控對無人機行業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現是全球首個集齊無人駕駛eVTOL適航審定三證的企業,在行業內擁有先發優勢。 無論是城市內的觀光旅游載,還是城際間的公共交通,億航的“飛行汽車”在客運領域實現突破。而低空經濟概念廣泛,新的細分賽道在開辟,還有更多機遇待挖掘。 李劍威在億航上市后從EVTOL領域抽身,現他的投資興趣已經轉移到了新的方向:大型貨運無人機和消費級的FPV(第一人稱視角)競速無人機。 先是貨運。據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預測,到2024年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1600億元,其中快遞物流方面的無人機市場規模約300億元。在歐美貨運無人機領域尚處空白的當下,中國很有可能成為走在這個領域前沿的“唯一”。 再是消費級的產品。李劍威認為,好的產品邏輯都是簡單的:大眾容易上手,又能夠提供靈活的配置能力從而實現更高的性能,價格合適。 誰會成為下一個崛起的億航?《財經》進一步對話真成投資管理合伙人李劍威。 李劍威在2016年創立了真成投資,主要投資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兩個領域。他曾主導投資了億航智能(NASDAQ: EH)、九號智能(SH: 689009)、華米科技(NYSE: Zepp)、云天勵飛(SH: 688434),老虎證券(NASDAQ: TIGR)等公司。 以下是《財經》與李劍威的對話。 飛行汽車的駕駛員之爭 《財經》:2014年您就推薦投資了億航,最初是怎么關注到飛行汽車這個領域的? 李劍威:最初我關注的是大疆,隨后逐漸將視線投向無人機的其他品類。 我見過美國太力飛車(后來被吉利收購)的核心團隊,對飛行汽車有初步印象,但太力飛車的型號需要跑道,需要折疊的固定翼,需要有人來駕駛。但是在城市空中交通的環境下,沒有跑道資源,駕駛員也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這個產品感覺很難普及。 來源 | 真成投資 多番交流之后,我對飛行汽車的合理產品定義慢慢沉淀下來:飛行汽車應當是垂直起降、自動駕駛的,全程由中央控制,不應當有駕駛員參與。在廣州,見過億航的研發團隊后,我驚喜的發現大家的想法不謀而合。 《財經》:為什么您篤定地認為,飛行汽車不應該有駕駛員參與? 李劍威:無人系統或飛行汽車的關鍵,在于統一調度,自動駕駛。 飛行汽車是否配備駕駛員,在業內一直爭議不斷。一種觀點認為從乘客的心理考慮,他們需要有一個駕駛員,與之風險共擔。但是在高密度的城市空中交通環境下有人操縱的話,會帶來公共安全的巨大隱患,對于城市治理是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是經濟性問題,飛行汽車載人數量在2-6人,多一個飛行員,成本增加,載客減少,經濟性會差很遠。 這樣一來,美國的太力飛車和德國的volocopter,更像過渡時期的產品,相比之下,完全無人駕駛的億航,經濟模型會好很多。 在載人飛行方面,我目前認為主要有兩個應用場景。 第一個是城市內的觀光旅游。一個旅游景點可以購買幾架飛行器來提供觀光服務,實際上,這種運營模式與景區的游樂項目相似,只是多了一個飛行體驗項目。 第二個是城內和城際的快速交通。比如市中心到機場的飛行,能夠把原來1小時的路程變成十幾分鐘;從珠海到深圳通過無人機實現直達,能夠把原來兩三小時的車程變成20分鐘。 《財經》:載人出行是對存量市場直升機的取代,還是增量市場的擴容? 李劍威:過去,絕大多數景點因條件限制無法使用直升機。直升機本身及其運營維護費用都非常昂貴。 相比之下,億航的飛行器成本較低,運營費用也很便宜,只需地面操作,接入空管并申請航線即可,可以在投入不算太大的情況下為運營商提供新的收入來源。 來源 | 真成投資 這樣的變化并非簡單取代直升機觀光,而是將市場擴大至少幾倍。原先直升機的使用受限于噪音和成本,而億航的飛行器則可以在更多原來直升機難以起降的地方運營。據報道,現在億航的訂單已經排到2025年。 對于未來的發展,我認為城內交通會相對謹慎。載人飛行器需要先在景點等人員密度小的地方進行充分試飛,確保安全性,待飛行記錄得到驗證而且公眾習慣之后,再逐步擴展到市中心的常態化運營,大規模的運營可能需要到2028年左右。但在未來兩三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小的試點項目。 大型貨運無人機可能會是下一個明星產品 《財經》:現在市場對飛行汽車的關注度很高,但您的興趣反而轉移到了貨運無人機,投資了白鯨航線,為什么? 李劍威:與聚焦在城市內空中交通的飛行汽車相比,無人貨機市場要更大。畢竟,城市中的飛行線路有限,很難想象空中會變得像地面交通一樣繁忙。但貨機不同,它是日常運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無人代替有人駕駛,每噸公里成本下降60%,會實現更好的經濟模型,有很大發展潛力。 我們認為貨運無人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低空經濟的熱點,在這個領域,我們投資了白鯨航線,他們在做全球最大的貨運無人機。白鯨的主力機型W5000,起飛重量達到10.8頓,載重5噸,最遠航程2600公里。 來源 | 真成投資 這型飛機會在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首飛。在融資端,公司進展也比較快,過去1年累計拿到了超過1億的多輪融資。如果順利的話,白鯨有機會成為未來空中貨運的主力機型。 《財經》:您覺得無人機的貨機市場規模未來可以達到怎么樣的水平? 李劍威:在我看來,全球幾千架的保有量是可能的。貨機作為物流體系的重要一環,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需求都比較大。 在一些特殊地區,比如新疆、南海島礁,無人貨機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原來新疆的補給可能得靠火車,速度相對較慢,擁有能載5噸貨物的無人貨機,前線布局就變得很快速。 再說說無人駕駛貨機與有人駕駛貨機對比。有人駕駛的貨機,出勤一次的成本相當高,包括油耗、保養等等,這里面為了維持人員生存的子系統有20多套。而無人駕駛的貨機,由于不需要考慮人員生存,所以子系統減少為13套,只要空中鏈路和通訊沒問題,它就可以持續飛行,出勤率和使用效率都大大提高。 來源 | 真成投資 這種無人機大型貨運市場,看似不那么“性感”,但實際上卻有著極高的確定性和潛力。 當前,貨運航空市場主要依賴于客機改造的貨機,但這種模式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局限。在技術層面,多旋翼飛機在貨運領域的應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因為其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市場競爭激烈。 在未來,大型固定翼貨機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將是發展趨勢。通過與通航機場的緊密結合,這些貨機將實現高效、安全的點對點飛行,為物流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同時,這也將有效規避大型城市航機場起降資源緊缺的問題。 真正的好產品,邏輯都很簡單 《財經》:飛行汽車的出現已經顛覆普通人的想象,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以前想象不到場景的產品或公司出現嗎? 李劍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前所未有的產品形態出現。比如,飛行汽車已經開始落地,雖然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未來可能會演化為更加美觀、高效的形態。此外,我也非常期待看到更多像大疆這樣的公司,繼續推動無人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來源 | 星奇世界 在FPV玩具無人機領域,我覺得有重新定義基礎產品的機會,后面會出現當時類似四驅車這種級別的產品。我們已經投資了專注做FPV玩具飛機的星奇世界。他們希望做高品質的玩具FPV無人機,這兩年在產品上取得了很快的進展。 《財經》:這種玩具無人機跟大疆的消費級無人機區別是什么? 李劍威:大疆的無人機主要用于航拍,價格相對較高,帶GPS,主要在室外使用,你可以理解這是一部會飛的照相機。而星奇世界的FPV無人機,不帶GPS,主要在室內使用,而且主要讓使用者通過第一人稱視角去操縱無人機。你可以把這種飛機看成是會飛的四驅車。 星奇世界目前的高端機型銷售不錯,今年還預計推出價位低于900元的機型,豐富產品線。另外,他們還協助組織了教育部的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以及每月一次的商業比賽,反響強烈。 Stargazer觀星者玩具穿越機 來源 | 星奇世界 我們在21年對星奇世界投資的時候,遇到過很多困難。當時玩具無人機行業原來并沒有產品化,非常分散和原始,主要由一些極客參與。 星奇世界花了2年時間重新定義了玩具無人機產品,采用了自主可控的芯片,重新定義了電池標準,完全重寫了飛控算法。新產品推出之后大受歡迎,經常處于缺貨狀態。 好的產品邏輯都是簡單的:大眾容易上手,又能夠提供靈活的配置能力從而實現更高的性能,價格合適。 股價在波動,但底層驅動力在向前 《財經》:真成投資已經在低空經濟領域布局了好幾家公司,投資相關企業的標準是什么? 李劍威:企業所處階段不同,判斷標準也不同。當企業有收入和利潤時容易做判斷,但對于有收入沒利潤、甚至收入都非常微薄的項目就需要加入技術路線的分析和對未來市場走向的預判。 在新興前沿領域,最主要的標準還是產品,我們比較注重產品的定義和商業模型的清晰度。一個成功的產品,不僅要有獨特的賣點,還需要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能夠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 當然,背后優秀的初創團隊也很重要。團隊成員應該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對行業的熱情以及合理的成員搭配。不僅是足夠的技術實力,更是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響應的能力的要求。 《財經》:“低空經濟”的概念從點及面,從平面拓展到立體,您覺得低空經濟里還有哪些沒提到的內涵? 李劍威:不同空域高度對應著不同的產品形態,高空主要是固定翼貨運飛機,而低空則涵蓋眾多小型飛機和無人機。例如,兩千米以下的空域,小型客運飛機(包括evtol)和運動型飛機比較常見。盡管像運動型飛機這樣的領域似乎并未搭上當前的科技熱潮,但仍有公司如山河智能在小型運動型飛機領域取得不小的進步。 來源 | IC PHOTO 低空經濟里面,干線物流無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大量貨物的運輸,對無人貨運機的需求也最為迫切;載人的evtol是目前的風口,預期幾年之內會快速發展;城際物流和城內物流也是低空經濟中的重要板塊。再往下是消費級航拍無人機,最后是室內的FPV玩具無人機。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需求和市場前景,共同構成低空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財經》:回歸當下,我們有什么能比較明確的事情,比如今年是否還有一波融資的熱潮? 李劍威:在我看來,今年的無人機行業確實充滿機遇和挑戰。雖然二級股價的波動令人關注,但作為一級市場的投資人,我們更看重的是行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這個驅動力正推動著整個行業不斷向前,這是非常明朗的趨勢。 在消費級航拍無人機領域,大疆繼續一騎絕塵,取得全球超過80%的市場份額;室內的玩具FPV無人機市場未來幾年有機會快速發展。工業級無人機會更深入的滲透到各個行業。 來源 | IC PHOTO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載人和物流的無人機航線將開通,從而覆蓋更多的城市。另外,城市內的無人機物流也在快速發展。 同時,今年申請型號合格證(TC)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審批時間也在逐漸縮短。這意味著到25/26年,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有望獲得TC認證進入這個市場,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好消息。 至于載人產品的最終形態,我認為這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來確定。但無論如何,安全性、安全性,舒適性和成本效益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只有在這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