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萬億賽道”,為什么是低空經濟?_大武漢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1日訊(記者吳曈 常少華)為何是低空經濟,而不是低空產業?低空經濟為何被稱為“萬億級賽道”? “國家命名低空經濟,而非低空產業,這不僅反映了經濟學邏輯,且有深刻的戰略意味,可以看出國家對低空經濟寄予了更大的期待。”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朱克力解釋稱,經濟本身包含著產業,或者說經濟是若干個產業的集合。從狹義上講,產業是工業部門關注的生產和供應環節的主要內容,比如涉及低空的基礎設施、新基建以及生產制造環節,這些都是低空產業。而低空經濟涉及內容更多,是一種跨越一二三產業,兼具綜合性、融合性的復合型新經濟形態。 朱克力表示,從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的關系來看,過去通用航空只是作為民用航空運輸體系的補充,現在更明確使用低空經濟這個概念,無疑將賦予各級政府在其中擁有更多主導和更大權限,發揮在空域管理、產業開發以及一系列就業民生上的綜合職能。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60億元,同比增長33.8%。樂觀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5億元。 朱克力介紹,作為一個大的經濟形態,低空經濟不僅包括了各類低空產業以及圍繞低空領域所產生的各類經濟活動、商業模式,還涉及未來空間、未來制造、未來交通、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信息等未來產業,以及研發生產制造維護、運營服務保障等產業環節,還包括相關的政策環境、社會影響等。“低空經濟構建起了一片產業生態雨林,足夠撐起一條萬億新賽道。” 【編輯:王戎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