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抓好頂層謀劃,謀篇布局低空裝備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和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生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大力發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全方位賦能低空產業體系。 在政策的推動下,低空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上海、廣州、珠海、深圳等地相繼出臺政策,推動低空產業加快發展。 打造頭部企業 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5年達到3.5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在此背景下,多地發布低空經濟發展方案及相關產業政策,力爭搶占市場先機,推動低空經濟快速發展。 近日,工信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應謀篇布局低空裝備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和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生態。要抓好重點企業,加強企業梯度培育,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培育更多低空產業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要抓好重點產品,大力發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全方位賦能低空產業體系。 11月5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印發《楊浦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策源力、示范場景吸引力大幅提升。持續放大“楊數浦”品牌效應,依托楊浦數字經濟集聚、科教資源豐沛、應用場景多元的特色優勢,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和商業應用高地。結合中心城區實際,因地制宜有序開展商區、校區、園區、社區等低空無人機物流配送商業應用,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鏈主”企業,集聚一批上下游企業。 《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山東省培育10家以上產業鏈龍頭企業,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基本形成濟南、青島市兩核引領,東營、煙臺、濰坊、日照、臨沂、濱州等市多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 集聚創新要素 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多地通過建設低空產業園的形式,加速創新要素向低空產業集聚。 10月31日,廣州市花都區舉行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開工儀式,16家低空經濟企業進行了集中簽約,涵蓋低空AI 、低空場景應用及低空智能制造等領域。花都區計劃將該產業園打造成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跨界融合高端智造基地、集政產學研資于一體的新質生產力示范園區及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場景應用集群。 同日,上海低空經濟特色園區(暨華東無人機基地2.0)建設正式啟動。上海市金山區區長李澤龍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金山區將持續加強軟硬設施建設,加快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更具吸引力的低空經濟運營服務高地、更具影響力的低空經濟商業應用高地。 珠海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聚集已初具規模。2023年11月,由廣東納睿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鏈主”企業牽頭的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在珠海高新區成立。這是珠海市首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區已聚集納睿雷達、海鷗飛行汽車等40多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家,2023年產值規模為42.45億元。2024年6月,珠海高新區率先搭建并上線了全國首套全空間智能化體系服務平臺暨低空服務運營指揮中心。 睿和智庫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國內體量最大的兩個新開產業園均定位于低空經濟和航空物流方向,多地加碼布局低空經濟產業。 開發應用場景 隨著低空技術進步,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擴大。物流、文旅等場景成為企業商業化推廣的重點領域。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雙11”期間,順豐豐翼無人機在深圳增加了30%的無人機和人員投入,以暢通空中渠道,緩解運輸壓力。 小鵬匯天表示,公司將聚焦推進“三步走”產品戰略,第一步,通過在限定場景推出飛行體驗和公共服務,進行飛行汽車的商業模式驗證;第二步,推出高航速、長航程的eVTOL產品,解決城市之間空中交通問題;第三步,推出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真正實現門到門、端到端的城市3D立體交通。 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億航智能計劃從限定場景的空中文旅體驗開始開展產品商業化應用,后續將推動城市低空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空中的士”從普及到普惠。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寧表示,由于發展低空經濟的體系較為復雜,當前部分地區有低空經濟“制造業化”的傾向。需要注意的是,服務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根本屬性。地方政府和企業應關注低空經濟應用具體場景,“因地制宜、百花齊放”開發低空服務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