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阿力米熱 低空經濟火了。 自從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成為了繼房地產、新能源汽車之后的又一熱門產業。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若將時間線拉長,到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飆升至3.5萬億元。 目之所及,為了迎接一個標志性新興產業,各城市紛紛出錢、出地、出政策,爭做“天空之城”。 例如蘇州提出力爭2026年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力爭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500家,產業規模達600億元;安徽明確打造合肥、蕪湖兩個低空經濟核心城市,2027年低空經濟規模將力爭達到8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作為其中一員,似乎有更大的野心,將發展目標設定為到2027年,低空經濟規模達1500億。那么,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究竟有何優勢?又該如何走在前列? 7月5日,廣州舉行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匯聚了低空經濟領域的多名院士專家、企業、科研機構代表,共話廣州低空發展。 工業制造是關鍵優勢 近些年來,低空經濟已經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居民抬頭看看天空,不時能看到無人機、無人駕駛航空器等各種設備。不過,隨著運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在不少人的腦海: 發展“低空經濟”為什么變得越來越重要? 實際上,當前,全球科技革命日新月異,世界大國爭奪科技的競爭空前激烈。對于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的中國而言,為了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領的科技革命機遇,應對全球科技競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就顯得尤為迫切。 而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是從地面延伸到低空空域,從平面路網延伸到三維立體空間,涉及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綜合服務等眾多領域,具備產業鏈長、高效等特點。憑借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低空經濟便成為各地競相發力的新賽道。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低空經濟產業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上游負責航空材料和關鍵部件的生產,中游聚焦低空飛行器和機場設備的制造,下游則提供飛行服務保障、地面服務以及運營維護,并推動低空技術在多種應用場景中的實施。 無人機運輸包裹在城市上空飛行 圖源:圖蟲創意 其中,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研發制造是關鍵環節,而在這個環節上,廣州稱得上是低空經濟領域的“領飛者”。 在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廣州大學空天遙感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晉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廣州發展低空經濟有非常好的基礎,有一系列企業在做無人機飛行器,這些企業能在全國甚至全世界排上名,發展低空經濟大有前途。” 據了解,當前廣州已集聚低空經濟相關企業300多家。在這些眾多的企業當中,去年億航智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三證合一”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制造商;極飛科技用以農業植保的農業無人機也長期在廣州耕耘,這些都為無人航空器的制造和研發提供了支撐。 無人機澆灌農田 圖源:圖蟲創意 若深入來看,廣州低空經濟發展的背后,一個關鍵原因是其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尤其是汽車制造業,占全市制造業產值的四分之一。此外,廣州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 具體來看,e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是未來空中交通產業的一個重要細分領域,也是目前最熱門的賽道,被視為低空經濟的核心。相比傳統直升機,eVTOL的特點在于它沒有發動機,并需要用到大容量的輕型電池。 公開資料顯示,由于目前eVTOL產業鏈尚未實現專用和規模化生產,電池、動力系統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主,飛控、導航、通訊和機體系統以航空產業鏈為主。從供應鏈角度看,eVTOL零部件有70%-80%與新能源汽車重合。 因此,廣州利用其在珠三角地區的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機產業鏈優勢,展現出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在具體實踐上,時代周報記者在大會上了解到,廣汽依托現有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去年6月推出首款自主研發飛行汽車“GOVE”,利用分離式機體構型,實現飛機和汽車兩大場景的更優協同。 “智能新能源汽車、飛行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能夠產業互促、深度融合,共筑新質生產力,帶動經濟社會變革性發展。我們計劃到2027年推出飛行汽車示范運行方案,在灣區內多座城市打造城際立體出行樣板。”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說道。 “天空之城”如何打造? 站在低空經濟的風口上,廣州正加速推進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通用航空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關鍵項目,致力于建設一個海陸空天一體化的現代都市。 不過,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低空經濟并不簡單。 中國航空研究院首席專家、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舒振杰認為,低空經濟全空間無人體系中無人智能的共性技術是需要突破的。“這項技術對全空間無人體系來說是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技術,后續需要為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打造一個綜合運行的場景。” 具體來看,廣州需要因地制宜地結合具體應用場景,加快建設一系列低空基礎設施。 “飛起來還要能管得住,像管控中心、數據中心這些創新性的產品怎么做,機場怎么管理,低空航路怎么劃設,網絡運行怎么來解決,從一開始要有一個體系的設計。基礎設施建設一定是圍繞場景建設,孵化出新標準后就可以在各個城市復制推廣。”舒振杰說道。 與此同時,舒振杰還認為,無人駕駛立法突破的前提是技術成熟,“因此相關的科技創新不能停,發展到一定程度,立法方面自然水到渠成”。 無人機物流運輸 圖源:圖蟲創意 那么,在未來低空愈發繁忙的趨勢下,如何有效管理“天空之城”、保障低空飛行安全? 王晉年認為,當前需要超前部署“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因為這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環節。在實踐上,需要確保無處不在的高精度定位、實現隨時隨地的低延遲鏈接、推動高分辨感知無縫覆蓋、保障三維超高精度地圖的持續更新。 具體來看,5G-A是基于5G網絡在功能上和覆蓋上的演進和增強,通感一體化能力增強能夠適配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將成為低空通信發展方向之一,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的低延遲鏈接。而衛星互聯網具有立體全域覆蓋優勢,也將在低空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 此外,多種空管監視方式融合成為保障飛機安全的必然趨勢,未來高分辨的遙感衛星群將實現高頻度能力覆蓋,賦能無縫覆蓋的高分辨感知。地面空中高精度“導航地圖”將助力低空飛行器飛得更加安全、順暢、便捷,保障三維超高精度地圖更新。 王晉年表示,廣州大學正在打造城市衛星“五羊星座”,改衛星可以為大灣區低空管理提供實時數據傳輸和信息追蹤與感知服務,保障衛星通信、遙感監測定位增強能力,支持低空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除此之外,為了助推低空經濟逐步壯大,鼓勵低空整機研發、制造、運營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項目。7月5日,《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也重磅出爐。就支持總部企業、整機和配套項目落地、申請適航審定、開辟航線、開展業務等方面列明量化指標,說明獎補金額或比例,并啟動百億金融授信。 例如,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方面,廣州為推動低空經濟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計劃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并通過資助重大科技項目和設立技術轉移機構加速成果轉化。同時,廣州市提供財政獎勵和綜合支持給低空經濟領域的總部企業,包括資金扶持、人才服務等。 對于飛行器整機研發、制造、運營項目,根據投資規模提供不同比例的財政扶持,以激勵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在加強相關要素保障方面,廣州將鼓勵本市有條件的高校積極開設低空相關專業、培養和輸送行業人才。 “將來我們在城市里會看到很多航空器在運行,無論是物流、城市治理、應急救援,都會在城市的低空擁有解決方案。”舒振杰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