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識過飛行員的哪些神一般的飛行技術? 曾經和一個技術大牛飛,只要管制員指令許可,從巡航到五邊,按照他的說法,自動油門加了或者我用了減速板算我輸。如果懶得看中間的不專業的技術討論,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個自然段。 大概的狀況是怎么樣的呢?就是,自動駕駛一直收在慢車,然后飛機保持目標速度(是個逐漸減小的過程)下降高度,一直到最后進近定位點。 那么中間考驗的是什么?首先最基礎的: 高距比的計算。這個里面牽扯到的是對能量的管理,對于DME距離的判斷首先是幾乎精確到個位數才能做到的。上下的誤差不會超過1000尺,而且會持續運算 。還牽扯到一部分飛機性能的掌握程度。 高空風向變化的預判。高距比速度會受高空風影響,也就是說在這位大牛的腦海里,和我們只看最后的機場預報不同,他在下降之前就已經有了進近階段風速風向的腹案了。 管制員指令的預判。這一點要求你對前后機的距離有了解,而且在監聽頻率的時候能夠根據速度(最關鍵的)來預判會不會跟前機太近,或者占用了后機的高度距離導致管制員讓你加速。 對于機場的熟悉程度。機場也有相應的指揮習慣,哪個機場可能會提前轉彎,哪個機場喜歡雷達引導,都有講究,這是經過大量飛行時間之后總結出來的經驗才能做到對于任何公司航線的目的地機場了如指掌。這個知識累積量也是很巨大的。 可能不搞飛行的沒有辦法理解這種駕駛艙資源管理的能力,看到的無非就是這個人拔了一下高度,什么時候啟動了進近,什么時候放出了形態什么的,那我給大家打個比方 就好像開車一樣,距離一百米的距離,你只能給一腳油門,不能點剎車,讓你前輪壓到一條線上,你試試能不能做到。這位大佬不光能做到,而且換一輛差不多的車,換一條其他的道路,他都可以把車的前輪穩穩的壓在這條線上,就是這么猛! 我更一發,我不是說一定贊同這種飛法,畢竟飛機設計出來的一些東西該用的時候就該用,一味偏執的節油或者追求不使用減速板這種飛行方式我認為是比較極端的,沒有人泊車的時候就一定要甩尾漂移進位還要分毫不差,但是不得不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他對于飛機性能的掌控,對于駕駛艙資源的管理,對于飛行情況的預判確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做到,這才是他牛的地方 以下是四位網友對此的看法 網友一:前幾天坐山航738.半年多的新飛機,全程多次高空放減速板,失重感明顯,沒到五邊就一直開減速板,大約20分鐘,一直到了對準跑到(落HFE),高度目測也就不到1000ft,才收,落地搖晃,拉飄…… 網友二:結尾比喻不恰當,應該說是保持120邁的速度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上掛空擋,不踩剎車讓車自然溜到停下,剛好停在目標停車位上。不管是怎么樣一個上坡下坡轉彎的路段。 網友三:其實這一切也許沒有那么復雜。賣油翁能自然的讓油從銅錢中穿過,靠的不是對油的粘稠度,拋物線以及慣性等各方面的精確計算。能做到這一切,唯有兩個字:經驗。 網友四:我在航校發現過一個大牛的苗子,當年他們幾個小伙伴搞了一個節油與駕駛習慣的立項,結果被無情的斃了。教員很委婉的說油錢不用你們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