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航當愛好,孜孜不倦地攢里程,沒有目的地卻仍花錢買票體驗坐飛機,起早貪黑跑機場去拍心儀的飛機,旁人眼中這些難以理解、難以想象的行為,卻是飛友們“追飛機”的真實寫照。 “快!有架好飛機。”褚文銘加快爬樓梯的速度,向他口中那架白色的好飛機邁進。 褚文銘選擇在一個五六層樓高的位置拍飛機,那里可以清楚地看見飛機起飛和降落,飛機的轟鳴聲在耳邊呼嘯,對面不遠處就是深圳機場航站樓。今天他的攝影器材是尼康Z7Ⅱ微單配尼康80-400鏡頭和尼康D5配適馬150-600鏡頭,分別用來拍視頻和拍照片。 奧一新聞記者詹越慧 攝 褚文銘是一名建筑設計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深圳飛友會會長、微博2021十大影響力航空大V,今年已經是他拍飛機的第十六個年頭了。 奧一新聞記者詹越慧 攝 在褚文銘看來,拍飛機不但要拍到,還要拍好。一架飛機可能會出現靜立、滑行、助跑、 起飛、降落、拉煙、擦煙等一系列動作或現象,除了拍攝角度,還要考慮飛機與其周邊事物間的位置、光影關系,這樣才能完成獨特、有趣的取景。 褚文銘 攝 褚文銘說飛機是有生命的,“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姿態和個性,拍得多了便把飛機當做生命來熱愛。波音747外形強悍,比較有男子漢氣概,空客A330則像個婉約的姑娘。” 褚文銘 攝 喜歡飛機是一個DNA里面突變出來的一個愛好 童年時期的褚文銘喜歡望著天空,任由目光追尋著飛機的蹤影。大學畢業后由于工作關系經常坐飛機,候機時靠著窗邊,看著飛機無數次起起落落的場景,但這時的他還不知道,幾年后的自己將開始狂熱地愛上拍飛機,用他的話來說是“走火入魔”的地步。 直到2006年,褚文銘在民航資源網注冊用戶名,想到自己在深圳并且向往藍天,于是取了“深圳藍天”,如今也成了他在各大平臺被廣大網友熟知的網名。 同年,幾個朋友約他一起去深圳機場對面的海堤看飛機,在跟別人借了相機之后,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飛機,褚文銘將這件事看做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對于第一次在海堤看飛機的情景,至今他還歷歷在目,美麗的深圳機場海堤、蔓延至海邊的綠幽幽沼澤地,以及,機場蔚藍壯闊的天空。 開始拍飛機的時候,對民航知識涉獵甚少,不會區分波音和空客的機型,攝影器材還是跟別人借的。對于這些,褚文銘不擔心,也不太在意。畢竟,飛友最重要的是,那一顆熱愛藍天、熱愛飛機的心。來自香港的飛機發燒友菲利普曾將喜歡飛機形容為——一個DNA里面突變出來的一個愛好。 持續的學習同樣重要 記者聯系到00后飛友Henry,他的頭像是空客A350的駕駛艙玻璃摳圖。Henry認為,飛機的設計與制造是人類高超工業水平的體現,空客A350的碳纖維機身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減輕了重量,能夠極大地減少碳排放,并且弧線型的翼梢和駕駛艙玻璃黑邊設計讓飛機非常帥氣和美觀。 在飛友圈,大家的愛好點其實也有所不同,有的像褚文銘一樣沉迷于拍飛機,有的像Henry關注飛機駕駛和民航系統運行,有的喜歡飛機模型。這些細分的愛好,除了熱愛,還需要飛友不斷地學習。 Henry覺得能夠在專業一點的模擬飛行游戲里(比如微軟模擬飛行和x-plane系列)開好飛機并且得到樂趣,這需要花很大的學習成本。比如模擬飛行游戲里飛機的航電系統與真機差異不大,需要通過翻閱飛行手冊或看B站上其他人的操作視頻學習諸如冷倉啟動、設置飛行管理計算機、設置盲降系統等等操作。 拍飛機是個體力活,堅持是答案 跑道上十分熱鬧,飛機起起落落,讓人目不暇接。地面溫度高達三十幾度,兩個多小時里,褚文銘大多保持一個相同的姿勢,一只手緊握相機機身,另一只手托著鏡頭部分,眼睛靠在相機的取景器上,一只腳往前,另一只往后,通過腰部力量帶動上身轉動,腳掌不動,這樣能使得拍出來的視頻畫面比較穩。 奧一新聞記者詹越慧 攝 之前,一架戴口罩的卡利塔747一直是褚文銘想追逐的目標,有一天他在飛友群得知這架飛機正在飛往深圳的路上,不到50分鐘就要降落了,他趕緊從家里收拾好相機,從歡樂谷附近駕車上高速去往機場,終于如愿以償。以前還沒有車的時候,褚文銘也曾為了追心儀的飛機,不惜花上幾百塊的打車費趕往機場。 褚文銘覺得凡是有得有失,無論是淋雨、被太陽曬得脫皮、在寒風里瑟瑟發抖,還是被夜晚工地里的狗追著跑,被駛過的汽車掀起的石頭砸傷了腳踝,拍到飛機之后的精神滿足都讓這些“累”和“苦”沒太大所謂。 深航鯤鵬國際飛行學校購買的國內第一架“空中國王”C90Gti是褚文銘唯一拍到的,他還拍過順豐購買的第一架飛機,“那時機身還是全黑的”,他說起這些,如數家珍。 除了拍攝難以見到或者造型特別的飛機,褚文銘也會拍一些常見的機型,對他來說,這更多是一種記錄的意義。如果哪一天飛機退役了,他還能拿照片出來看一看。今年民航界最令人心痛的消息無疑是東航墜機事故,褚文銘曾拍過這架飛機,在網上關于飛機的謠言滿天飛的時候,他發了長文抵制造謠者。在他看來,中國民航的安全保障有目共睹;在了解民航人日常訓練和工作后,他更堅信了這一點。 現在,褚文銘會在周末抽出一天陪伴家人,用半天或一天用來拍飛機。在他心中,工作第一,家庭第二,拍飛機第三。經營工作、家庭對于不少人來說,已經需要不少精力,如何還能十幾年來不間斷地追著飛機拍?褚文銘的答案是——堅持。 不是民航人,勝似民航人 “今天比較幸運了,拍到了不少好貨。”褚文銘看著飛機和藍天,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在拍飛機的間隙,他樂此不疲地對記者傾囊相授,仔細介紹飛機是哪個航空公司的,是哪個機型的,又有哪些特點。如同他剛開始拍飛機時,不少飛友給他講解民航知識,與他交流心得。 如今,他在深圳飛友圈乃至全國的飛友圈子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人是看到他的作品開始了解這個愛好和關注民航的,包括一些十一二歲的少年。 十幾年前褚文銘幾位朋友的一次偶然提議改變了他的生活,多年后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部分人的重大選擇,比如有學生參加招飛,后來成為一名飛行員。褚文銘坦言,這也是他拍飛機所獲成就感的一個部分。 這幾年,褚文銘開始拍攝與飛機相關的人和事。“一架飛機的安全起飛和降落,背后有很多人付出的努力,他們共同維護著飛機、乘客和地面人員的平安。”在逐漸了解整個航空系統后,他才發現,是航空工作人員賦予了飛機生命。 褚文銘 攝 在拍飛機的最后,遠處的天空烏云密布,越織越重,看起來可能要下大雨,但拍攝位置還是大太陽。 褚文銘期待著出現彩虹,一條劃過大半個天空的彩虹,這樣以彩虹為背景的飛機拍起來一定特別好看,如同兩年前他唯一一次拍到的一樣。褚文銘告訴記者,拍飛機的驚喜有時候就是這樣來的。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詹越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