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游戲平臺性能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大爆發,傳統飛行射擊游戲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一方面純2D架構的多種題材射擊游戲因為彩京、CAVE等優秀廠商的存在而大放異彩,另一方面,嗅覺敏銳的開發者們也沒有放過3D技術與硬件高速普及這一外部趨勢,開始思考如何在三維空間中還原更具真實質感的空戰游戲。 歐美地區最負盛名的莫過于歷史悠久的“微軟飛行模擬”系列,從儀表盤到視角到各種飛行任務,基本上可以將其看做是民用版的飛行員培訓程序,不僅操作本身極為復雜,而且最好配合一整套搖桿、踏板等周邊進行游戲才能獲得最佳體驗;而另一種則是以“皇牌空戰”系列為代表的空中ACT游戲,這類作品雖然同樣以3D技術打造,但操作簡單至極,關于載彈量、油耗、飛機強度等復雜數據也都沒什么真實性可言,基本做到了讓玩家能瞬間上手展開一場火爆的空中對決。 經過前兩代的摸索,該系列在1999年5月27日迎來了第三作《皇牌空戰3:電子空間(Ace Combat 3: Electrosphere)》,雖然平臺仍舊為初代PS,但從本作開始制作組的注意力不僅僅放在空戰部分的特效、關卡結構、飛機造型等技術問題上,而開始嘗試用完整、宏大的劇情故事對游戲內容進行補充,希望借由活靈活現的人物讓玩家不僅僅把“皇牌空戰”當成以前那種爽過之后什么都不記得的純粹射擊游戲。 大量過場動畫穿插其中,均有知名聲優配音 游戲故事發生在距今幾十年之后的近未來,開發商用大量制作精良的即時演算動畫過場來表現互聯網絡、電腦與日常生活的融合、納米科技、人工智能等等十分新潮和時髦的科技話題,然后再將它們與游戲最核心的飛機對戰結合到一起,配以業界名家Production I.G打造的高品質動畫,讓整部作品呈現出完全不同于前兩作的恢弘與大氣,完全擺脫了類似此前“《山脊賽車》空戰版”這樣的罵名,給人一種在看動畫電影的感覺。 除了機型比較新穎,戰斗過程本身的變化不是很大 當然,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游戲中必然有很多充滿科幻色彩的原創機體登場,相比較而言傳統的真實機體種類明顯偏少,就算有也是F15、Su37等經典機型的改進型號,這引起了不少老玩家的不滿,畢竟駕駛各種經典飛機上天懷舊也是“皇牌空戰”的賣點之一。此外本作還舍棄了前兩作中“簡報→出擊→總結→獲取報酬→購買新機體”的固定游戲流程,根本沒有作戰報酬這個概念,新機體的購買和銷售系統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根據所選勢力的不同以及劇本發展,系統會提供數架飛機給玩家選擇。 游戲包含4大勢力的5條故事線供玩家選擇,雖說結局并沒有太大區別,但卻能體會不同勢力、不同角色在那個特定環境下的狀態與想法,身為空戰ACT卻將一個被超高科技、被巨型跨國企業所綁架的未來社會描寫得活靈活現,很多概念甚至拿到今天作為游戲題材也絲毫不顯得過時,相比較而言同樣精彩且有著豐富細節的空中戰斗部分似乎反而成了配角。 《皇牌空戰3》一起獨特的氣質和高質量給很多老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人看到南夢宮在劇本構成和動畫表現力方面的超高水準,可以說是一款完美結合了那個時代日本游戲制作者創意與技術的優秀作品,無論是不是空戰類游戲的愛好者,這款游戲都值得找來仔細品鑒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