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低空經濟作為站在風口一年的新興領域,繼續迎來政策支持的不斷加碼。本周,國家發改委新成立了低空經濟發展司,負責擬訂并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搶抓低空經濟這一風口,競相打造“低空之城”。據創投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安徽、江西、重慶、廣州、貴陽、武漢、蘇州、無錫、沈陽等十個省市設立了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基金達到200億元,總規模已超千億元。 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而到2035年則有望攀升至3.5萬億元。在被譽為低空經濟元年的2024年,融資端也呈現出新動向:低空經濟已成為今年國資及政府引導基金最為青睞的投資賽道之一,國資及政府投資平臺正積極涌入這一領域。 為何說2024年是低空經濟的元年?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憑借其電動化、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特性,被視作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嶄新載體。在技術進步和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下,2024年成為了低空經濟市場蓬勃發展的新起點。 從政策層面來看,早在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將低空經濟納入了國家的發展藍圖。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戰略性新興行業。截至2023年底,全國多個省市紛紛響應,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民航局發布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對我國空域進行了規范劃分,為充分利用空域資源、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產業層面,國內外眾多企業正積極布局eVTOL產業。據公司官網消息,2023年底,億航智能的EH216-S航空器成功獲得中國民航局的適航證,成為全球首個獲得適航證的無人駕駛載人eVTOL航空器。而2024年3月,峰飛的V2000CG無人駕駛航空器也獲得了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成為全球首款通過型號合格認證的噸級以上eVTOL航空器。此外,沃蘭特、沃飛、御風未來、小鵬匯天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適航認證申請,低空經濟整體產業化速度不斷加快。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eVTOL產業正處于萌芽期,其發展軌跡與新能源車相似。新能源車在2010-2015年間在政策推動下逐漸起步,如今低空經濟也在政策、技術、供給和需求的共同驅動下,邁入了從0到1的發展階段。業內人士堅信,低空經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交通出行的角度來看,eVTOL的出現有效填補了中短程高速便捷出行這一相對空白領域。據“時的科技”預測,從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到蘇州東方之門單程約100公里的行程,未來有望控制在25分鐘以內。展望未來,eVTOL有望在城市低空出行中扮演核心載體角色,同時在城市客運、無人機貨運、個人飛行、緊急救援等領域也展現出巨大潛力。 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以及市場認可度不斷增強等利好因素的共同催化下,eVTOL市場有望迎來高速成長期。 目前,華設集團在低空領域業務模式日漸成熟,公司計劃成立低空產業集團,以打通低空產業的全過程服務鏈條,有望在此領域率先受益。同時,6大eVTOL試點城市及其周邊輻射區域迎來龐大的設計服務需求,其中設計總院或將迎來發展機遇。此外,隧道股份、蘇交科、深城交等相關產業也有望受益于此低空經濟的發展趨勢。 低空飛行仍需聚焦哪些產業鏈? eVTOL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復用汽車供應鏈,其部分生產環節已經配套成熟,并具備了一定的產業鏈基礎。eVTOL飛行器由多個關鍵系統緊密協同工作,包括機身結構、動力系統、能源系統、航電系統、電氣系統等。 在整機方面,低空飛行領域競爭激烈,各方紛紛推出自己的eVTOL機型。除了傳統的飛機制造商外,國內的車企如吉利、小鵬,以及德國大眾等也紛紛加入這一領域。 動力系統是eVTOL飛行器的核心驅動力來源,主要由電機、電控、散熱器和推進器等關鍵組件構成,其中電機是核心單元。eVTOL采用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的設計,這種設計能讓飛行器在噪音、效率、成本、設計自由度方面具有更大優勢。它通過多個小電動機來驅動飛機的各部分,以提升飛行穩定性和降低噪音。 動力系統作為eVTOL的核心環節,價值量較大,未來有望出現行業領導者。相較于電動車,eVTOL的電機和電控不僅需要合并進行適航認證,還需滿足更高的航空級要求,這提高了行業門檻和市場潛在集中度。業內人士預計動力系統占總制造成本的20%~30%,且單電機的價值量較高,配裝電控后的價值量更為可觀。在動力系統的使用過程中,為保證安全性和穩定性,全生命周期內需更換3-4次電機。 此外,電機、電控等動力部件需要在高電壓環境中運行,對相關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和設計難度也相應增加。在與下游飛機制造商的合作過程中,供應商需要在工藝細節、技術選擇等多維度上進行深度合作,以確保獲得TC型號合格證。由于動力系統的認證要求較高、認證時間較長,初始配套成功的供應商將具有先發優勢。一旦成功建立合作關系,制造商通常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此動力系統具有較大的產業發展潛力。 除了動力系統,電池和基礎設施也是低空飛行領域值得關注的賽道。動力電池作為eVTOL飛行器的核心組件,其技術安全性至關重要。電池在飛行器總成本中占比較大,約為20%-30%。eVTOL對電池提出了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可快速充電以及遵循嚴格認證標準等要求。目前以液態和半固態電池方案為主,未來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的突破可能是eVTOL成功商業化的關鍵。此外,氫燃料電池也因其能量密度高、充能速度快、低溫性能好等特點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能源補充方面,當前主流方案是充電,其優點在于成本較低,且無需額外購買與裝卸電池。隨著快充技術的不斷進步,充電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另一種方法是換電,整體速度更快,但成本相對較高。能源系統和充換電基礎設施是低空飛行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 商業化道路還有多遠? 盡管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業和投資熱度不減,但eVTOL及整個低空經濟要想真正“起飛”,還需跨越多重障礙。其中,通過嚴格的適航審定是民用航空器投入市場運營前的必經之路,eVTOL需獲得TC、PC、AC、OC四大認證方能商業化運營,預計還需兩三年時間。 目前,多家eVTOL飛行器制造企業正在積極取證,億航智能已率先取得全球首張eVTOL行業生產許可證,并集齊三證邁入規模化生產階段。然而,適航審定過程復雜耗時,行業期待加快審定進程以豐富低空經濟飛行器型號供給。 同時,空域改革也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合肥等六城開展eVTOL試點,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地方政府管理,這標志著我國對低空經濟的探索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試點舉措旨在進一步下放空域管理權限,使低空企業在空域申請上更加便捷。 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全域低空開放,且開放趨勢不可逆,未來可能有更多批次城市加入。在此過程中,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將不斷涌現,但也需要產業界配合管控安全。隨著國家低空經濟政策的全面推進和相關部門分工的明確,空域管理有望進一步放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