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黃敏璇 胡夢然 深圳報道 低空經濟再迎政策利好。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到“持續推進空管體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國內低空經濟在2024年迎來發展元年,行業陸續掀起融資潮和政策潮。然而,行業也仍面臨著相關管理機制亟待完善、低空空域資源有限等關鍵挑戰。在此背景下,《意見》明確提到“推進空管體制改革”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引發行業和市場高度關注。 “目前國內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依然在于空域管理,即業內常說的‘上不了天’。這背后主要是空域管理較為嚴格,相關程序過于復雜,審核時間過長等原因。”上海通用航空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任和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未來發展低空經濟的首要任務,只有改革到位,才能把空域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讓行業市場主體得以產生經濟效益,低空經濟才能真正實現“騰飛”。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速 《意見》提出要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其中重點提到要持續推進空管體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具體在空域資源配置方面,《意見》提出要擴大空域資源供給,實施空域資源分類精細化管理。積極穩妥推進航線、時刻等資源的差異化、精準化、協同化管理,科學合理增加臨時航線的劃設和使用。 空域資源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先決條件。然而,多項研究顯示目前我國低空空域通航利用率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前有eVTOL企業負責人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國內低空空域管理還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是可飛的空域有限,空域資源供給受到嚴重限制;另一方面是可飛的空域呈現孤島狀,不聯網成片。 記者注意到,為推進空域管理改革,2023年11月中國民航局已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條例》),首次參照國際分類標準對空域進行分類,劃分為A、B、C、D、E、G、W七大類。低空經濟涉及空域主要在G、W、D、E類。 該《條例》基本明確了未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和路徑。如在管理方面,《條例》首次明確低空空域管用分離的原則,同時提出分級設立空中交通管理聯合運行機構,包括設立國家和地區的空中交通管理組織協調機構。 對此,任和建議,未來可在中央空管委的統一協調下,將低空經濟涉及的1000米以下或者6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管理權限,下放至地級市政府進行管理。“空域管理既要有統一性,也要有靈活性。以地級市為單位來建立空中交通統一管理平臺是比較合適的,這可以讓航空器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在同一個管控平臺下進行飛行。”任和說。 任和認為,除此之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還需朝多個方向努力,其一是大大簡化飛行申報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其二是對禁飛區域進行明確劃定,同時建立開放飛行的低空航線網絡并對外公布,供企業申報飛行;其三是加快建立空中交通管制平臺、大型起降場等基礎設施,從技術和設施上為低空飛行提供安全保證。 “這些問題仍需要在空域改革過程當中進一步進行細化和落實。總體而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將是未來發展低空經濟的首要任務,只有把空域管好用好,大量的航空器和企業才能有用武之地,空域資源的使用效率才能最大化,低空經濟才能真正實現騰飛。”任和表示。 低空物流率先落地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廣泛,其中低空物流被認為是有望率先快速落地的場景,當前許多行業企業也在按照“先載貨、后載人”的研發路線進行布局。 記者關注到,今年來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看好低空物流發展落地。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中鼓勵開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應用示范,形成量大面廣的航空物流配送裝備體系。基于技術積累、需求規模和操作標準化程度,其認為物流方面無人機配送有望取得較快進展。據中通研究院,支線 末端無人機配送運營成熟后,在部分線路上有望降低快遞成本30%左右,同時優化路由提高時效。 “低空經濟發展過程中,物流先行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因為航空器應用需經過嚴苛的適航認證,而載物航空器的適航認證要求相比載人航空器會低一些,企業在時間、資金等成本投入上也更少。”任和表示。 鏈上數字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康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國低空物流正處于快速發展且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目前低空物流仍以城市末端物流為主,貨物種類已涵蓋快遞商品、醫療物資、餐飲外賣、農副產品等多種類型。根據鏈上數字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低空物流市場規模約為500億—600億元,同比增長37%。 不過,康健也提到,當前低空物流還存在技術瓶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空域使用受限、相關法規不健全等發展障礙。其認為,上述《意見》提到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將是推動低空物流發展的關鍵,可有效提高空域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低空物流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而“擴大空域資源供給,實施空域資源分類精細化管理”也將緩解空域資源緊張的問題,為低空物流飛行提供更靈活的航線選擇。 據康健介紹,國內低空物流市場前景廣闊,低空物流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張。《2024中國低空物流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未來低空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200億—1500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4500億—6050億元。 “其中,無人機物流規模增長十分迅猛,無人機配送作為新興、高效且現代化的運輸模式,不斷加快在物流業滲透進程,逐步改變著物流格局。據測算,2035年國內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有望超過6萬億元,其中無人機物流產值有望超過萬億元。”康健稱。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