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常理 喻劍 在剛結束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一大批科技感十足、實用性強的無人機、低空飛行器產品集中亮相,覆蓋物流配送、空中交通、應急救援、觀光旅游等諸多領域,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低空經濟帶來的變革浪潮。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低空經濟通常指垂直高度在3000米以內,以各種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短短幾年間,低空經濟已從概念成長為具備高成長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進一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澎湃動力。為此,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專門設置了低空經濟館,吸引了全球參展商和觀眾的目光。 走進低空經濟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這是一臺由皮卡和飛行器組成的飛行汽車。通過手機一鍵操控,僅需5分鐘,就可將皮卡后備箱里的小型飛行器釋放出來,駕駛人員可輕松換乘,綜合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計算所所長胡林平認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5年將達到3.5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標志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24年3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發布,提出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對發展低空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介紹,全國各地爭相打造低空之城,社會資本密集涌入,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從各地舉措看,目前已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在產業扶持、資金支持、空域開放等方面給予支持。北京、上海、杭州等15個城市與企業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中央空管委即將在6個城市開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點工作。 應用場景日漸豐富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淘寶企業店中售賣的“祥云”AS700載人飛艇成功售出。該艇將用于湖北荊門城控集團旗下景區的低空游覽項目。截至目前,“祥云”已簽訂購艇訂單23架,簽署意向訂單164架。 近年來,隨著低空經濟加速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各種新型應用場景也不斷涌現。美團無人機可以在擁堵的城市里快速穿梭,實現貨物的精準投放;珠海設立14條航線,涵蓋緊急物資配送、海島休閑垂釣、旅行觀光等。此外,在農業植保、電力巡線、應急救援等領域,低空飛行裝備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AE200是一款由沃飛長空研發生產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公司CEO兼首席科學家郭亮告訴記者,這款飛行器可搭載6人,未來在實現規模化應用后,同等距離下乘坐成本約是出租車的2倍至3倍,時間節省80%,而且可以與新能源汽車共享充電設施。 搶占低空經濟的風口,眾多企業紛紛入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牽頭成立了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進一步發揮央企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聯合相關高校、企業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航天科技集團在中國航展期間簽下600億元訂單,低空經濟為簽約項目之一;中國星網此前聯合重慶市政府,計劃發布創新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先行先試行動方案,規劃的典型應用場景包含低空經濟。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低空經濟正處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但不少環節突破了傳統航空管理和技術邊界,如何推動低空經濟行穩致遠,仍需不斷破解難題、開拓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機遇和挑戰一定是并存的。”鄧景輝認為,一是要加快典型場景的分析和示范應用。以實際需求牽引產品研發,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低空經濟的使用標準和規范要求,為規模化應用提供安全保障。三是要解決航時較短的問題。相比于傳統直升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航時、航程上沒有優勢,因此,大噸位平臺的混電系統或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在西安愛邦電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范曉宇看來,安全是低空經濟的核心因素,直接影響到行業能否健康發展。“我們自主研發了多款雷電抑制芯片,可顯著提升機載設備的雷電防護水平和安全性能。” 安泰復材低空事業部總經理曹靖建議,要明確低空經濟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支持措施,引導社會資源合理流動,培育專業化供應鏈條。同時,發展低空經濟要有“一盤棋”理念,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各地要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