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能與新能源汽車媲美的新賽道,中國正在拼命搶抓風口。 低空經濟,大戰徹底打響了! 近期,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披露,相關部委擬設立低空經濟專管司局,以便協同各方資源,打開低空經濟的萬億級市場。 各地正在瘋狂搶跑,“搶占”低空經濟新風口: 11月2日,山東印發行動方案,計劃到2027年,山東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11月6日,深圳公開遴選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管理機構,基金擬設規模20億元; 11月7日,上海楊浦區與金山區簽署協議,聯合發布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 從去年底國家將正式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到今年初“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全國各地爭先恐后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的政策,一步緊似一步。 國家出手了,低空經濟正在吹響“沖鋒號”。 為什么部委要設置專管司局,發展低空經濟,這個史無前例的機構呼之欲出,傳遞了什么信號? 哪些領域迎來重大利好,誰能搶占低空經濟的發展先機?接下來,海量資金的流動、發展政策的傾斜、社會經濟的演變,都將與此密切相關。 科幻般的場景,已經照進現實。 今天,抵達一座高鐵站后,到目的地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除了地鐵公交和出租車,你還可以選擇“打飛的”。 在深圳,空鐵聯運已經常態化:游客抵達深圳北站后,可以乘坐直升機1小時內抵達大灣區90%以上地區。 就在今年6月,深鐵集團攜手東部通航合作共建的國內首個“低空 軌道”空鐵聯運項目正式開航。比如,從深圳到中山開車一般要1小時以上,但“打飛的”僅需25分鐘。 圖源:i深圳 深圳市內的航線,則更加密集。據經濟觀察報消息,深圳全市已經足足有100多座商廈樓頂可供這些飛機降落,它們大多是高端商業場所,比如有中國CBD“勞斯萊斯”之稱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大樓。 想象一下,一位商務精英抵達深圳,行色匆匆地乘坐“飛的”,迅速到達市內某座大廈的頂樓,看了看時間還早,便淡定自若地前往商務談判。 這樣科幻片一樣的場景,已然成為深圳人的日常。 上海的動作也很快,絕不讓深圳專美。你知道現在從江蘇昆山前往上海浦東趕飛機,需要多長時間嗎?答案是,不到半小時! 乘坐的交通工具,同樣是“打飛的”——直升機從昆山起飛,不到半小時便可降落浦東星野飛行基地。 圖源:昆山發布 這極大縮短了出行所需的時間: 據測算,原本從昆山出發到浦東乘坐國內航班需提前4小時30分鐘、國際航班需提前5小時30分,有了跨省“飛的”后,國內航班僅需提前90分鐘、國際航班僅需提前120分鐘。 輕輕松松省下3個小時的寶貴時間。 事實上,低空經濟的涵蓋范圍,比“打飛的”更廣闊,可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眾多場景之中。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已經開通了常態化無人機配送航線,從起飛到降落最快僅需5分鐘。游客可以在固定區域點外賣,購買飲用水、簡餐、應急藥品等。 在武漢,首條鄉村無人機快遞航線已經開通,新洲區李鎮村的村民可以從降落的無人機上拿快遞,實現“無痛取貨”。這個大別山余脈的山村,開摩托車送貨需40多分鐘,而“空中快遞”僅花15分鐘。 在黑龍江,農業植保無人機已經用了十多年,數量已經高達3.3萬架,農業作業面積突破5.6億畝次,施肥、噴藥、播種等都可以交給它。 隨著低空經濟的產業圖景徐徐展開,背后是巨大的機遇,潑天富貴也隨之降臨。 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國。2021年之后,國家關于低空經濟的政策,就快速升溫。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低空經濟作為重點打造的交通經濟形態之一被寫入國家規劃。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加速發展。 隨后,眾多政策井噴式地出現,2024年也被稱為發展低空經濟的“元年”。 據估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超過2萬億元……各地也紛紛出招,搶占這一風口。 在大灣區,以深圳、廣州、珠海為代表,廣東成為低空經濟的強有力競爭者。 深圳具有完備的無人機產業鏈,以大疆、豐翼科技為代表,有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作為“無人機之都”,深圳已經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提出了“低空經濟第一城”的目標。 廣州從生產制造到運營協同發力,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無人機器件檢測中心、全國首個全國消費級適航審定中心、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島…… 珠海是首批26個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之一,以航展為依托,逐步形成了飛機制造、維修服務等較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鏈。 目前,廣東省無人機企業高達296家、eVTOL等飛行器注冊企業有38家,領先全國。 其他地區也不甘示弱,單以產業基金為例,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安徽、江西、重慶、廣州、貴陽、武漢、蘇州、無錫、沈陽等至少十個省市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最高的或達200億元。 9月底,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4部門印發通知,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一時之間,低空經濟群雄逐鹿,大戰徹底打響了。 目前,低空經濟的發展,處在什么階段? 首先,中國通用航空發展了70多年,已經初具規模,逐步走向市場化,開發了載客運輸、空中游覽、個人飛行等業態。 這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地基。最關鍵的是,eVTOL的出現和發展。 eVTOL的全名叫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分為載人和無人。這種新型飛行器不需要長跑道,在小面積地塊或屋頂就可以垂直起降。它的運行靠電池,充電方便、噪音小,能廣泛用于城際交通、旅游觀光、醫療、應急等領域。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拍照無人機和播種無人機就屬于eVTOL。 eVTOL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便宜!因其機械結構更簡單,量產成本僅為直升機的十分之一。同時,eVTOL采用電力系統,省去了燃油費用。 以深圳到珠海的低空運輸為例, 中信海直在今年4月底推出了“深圳直升機場-珠海九洲機場”的航線,航程20分鐘,費用為單人單程999元。 近千元的價格明顯不適合推廣至日常交通,目前該航線也是商務人士、家庭出游群體乘坐較多。 但eVTOL就不一樣了,它不僅比直升機便宜,還比出租車便宜,真正實現了“方便、快捷、實惠”。 今年2月,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的公開首飛,從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僅需20分鐘。 來源:珠海特區報 8月,運營公司放出消息,該航空器在獲取適航證后,預計將在2026年開啟載人飛行,“打飛的”的單價將降至每人6元/公里的水平。從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航線預計超過40公里,按照票價,每人票價或最低降至240元。 按照打車價格以及高速路橋費計算,單程從深圳蛇口去一趟珠海九洲港則需要至少329元。 從鮮明的價格對比來看,eVTOL的發展前景,已經不言而喻。 其次,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突破也給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無人駕駛技術與中樞指揮結合,可以大大增強低空飛行的安全性。 除了百度、華為等企業,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等電動車汽車制造商研發的輔助駕駛系統也迅速取得進展。 有了eVTOL的加持、無人技術的助推,我國低空經濟正處在爆發的前夕。 目前,空域管理依舊是阻礙低空經濟發展的難題,這也是我國籌備低空經濟專管司局的原因之一。 必須開放更多的空域!就好像要先修路,才能通車,而這就非常需要“統一管理”。 去年底,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頒布《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把空域劃設為七類——A、B、C、D、E為管制空域,G、W為非管制空域,相當于從國家政策層面打開了低空空域。 來源:《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 今年,在民航局舉行的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再度釋放積極信號,表示將增加低空可飛空域、持續改善低空飛行活動服務保障。 但是,低空經濟涉及發改、交通運輸、公安、工信、財政等十余個政府部門,軍地民三方“空域協同化”管理難度仍較大。 業內人士呼吁,在國家層面,應盡快成立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統一管理機構。畢竟,當賽道投資風口驟起之時,比別人快一小步就是底氣。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9萬億美元,其中中國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2.1萬億美元。 發展低空經濟熱情高漲,亟待頂層統籌,低空經濟專管司局的到來,將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 回想當年,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同樣面臨許多難題,無數人都在質疑。如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遙遙領先,走上全球舞臺中心。這背后,是中國20年默默的努力。 在2015年,國家政策就把新能源車定義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當時規劃的推廣任務完成率僅為47%,沒人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 如今,輕舟已過萬重山。 低空經濟會不會是下一個新能源汽車?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