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李曉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繁忙的鐵路運輸組織工作中,機車乘務員如何進行操作技能培訓?日常新員工在機車上進行實作練習,容易發生因操縱不當而造成機車故障,因此,日常教學中都是老師操作,新員工在旁邊觀摩。 日前,中鐵一局軌道運營公司(新運公司)托電鐵路運輸公司建立集機車操縱臺、電氣柜、數字燈顯為一體的數字模擬操作系統,隨機模擬行車故障和制動操作練習,新員工清楚看到各個操作步驟及機車各電路之間的邏輯控制關系,具備重復操作和糾錯性能,提高青年員工的學習興趣。 這套系統是該分公司檢修車間師傅用工余時間打造的,團隊核心之一的李樹強被工友們稱為老李,他與鐵路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從來沒有想到能和“創新”搭上邊,而且還獲得個人專利證書。 時間回到6年前,該分公司籌備組建創新工作室,如何打造相關系統才能體現鐵路運輸特色成了難題。李樹強從小就愛搗鼓電器,尤其是收音機、電視機、音箱等電器的維修拆卸。此前,他潛心鉆研,掌握了復雜的機車電器檢修知識。這些經歷都給他帶來靈感。 起初,他腦子里僅有初步想法——通過某種形式將機車控制電路部分展示出來,方便教學。于是,李樹強和工友利用工余時間設計制作DF4內燃機車控制電路模擬燈顯操作系統。因為沒有現成符合尺寸的控制電路圖,李樹強重新繪制電路圖,交由廣告公司噴制。 噴繪后,得在電路圖上開關閉合位置設置二極管安裝孔。老李找來電鉆,按照設置位置鉆出了符合安裝要求的孔洞。大家分頭鉆孔、安管、接線,制作出了操作電路的燈顯系統。 制作燈顯系統時,需要大量電器原件,實體店商品不是太貴就是各項參數不合要求。沒有任何網購經驗的李樹強開始和年輕人學習網購,愣是在電腦前瞅了七八天,才找到符合燈顯系統的繼電元件。 制作操作系統共使用二極管、集成塊、揚聲器、延時繼電器等部件,都是他通過網絡購買,再親手制作。沒有符合要求的轉換開關,他就自己拼裝。 燈顯系統裝好后,李樹強看著二極管,總感覺缺少什么。“能否加入語音提示?”這個想法突然冒了出來。沒有任何語音制作的經驗,李樹強和團隊采用最古老的辦法——先人工錄音再分類儲存播放。試了很多次,但人工錄音的雜音太大,且有緩播時間。 一次,老李偶然間聽同事講起,網上有可以將文字轉換成語音的軟件。他向網上賣語音模塊的賣家詢問,探討模擬系統如何實現語音播報,將內容一條條錄入電腦,轉化成語音,再分類寫入語音模塊中。為30多個模塊寫好語音,老李又不斷咨詢了解模塊的安裝方法,終于找到符合要求的電路板,制作出一個由11塊模塊和其他電器組成的長0.8米,寬0.5米的膠木板做的大電路板。 開弓沒有回頭箭。看著密密麻麻的電器和電線,李樹強和工友歷時一年不斷拆線裝線,用長達3萬米的電線、3000個二極管、100多個繼電器元件,創造了DF4B型內燃機車“三位一體”模擬操作教學系統,它巧妙地將機車操縱臺、電器柜、電路燈顯板等進行有機結合,填補了中鐵一局機車司機“動手能力”培養的空白。 創新工作室籌建的緊張階段,正是女兒高考復習的關鍵時段,老李只能抽空給女兒打個電話,說單位交給他個大任務,讓他設計一個模擬系統,讓女兒在家認真備考,父女倆都爭取取得好成績。 “創新室創建的那陣子,我整夜失眠,想著怎樣做好這套系統。我覺得我的工作贏得了領導、同事們的支持和尊重,我找到了崗位存在的價值。”這些天,老李和工友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維護著燈顯系統,從起初的綠燈顯示,到后來燈顯 語音播報,再到現在的燈顯 故障模擬 語音播報,只要有空,他一定會在系統前琢磨著改造升級,讓系統發揮更大作用。 李樹強(左四)向觀摩人員介紹系統操作。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王聰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