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天空之城”,正撐起一片“航線上的大灣區”。 7月4日,廣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以“粵領低空 智飛未來”為主題,匯聚了低空經濟領域的300多名專家、企業、政府代表。 此前,廣東提出要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這當中,地處廣深珠三市之間、擁有新“灣區之心”地位的中山,同樣成為受各界高度關注的城市之一。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中山的區位價值得以重構,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產業要素正加速向中山匯聚。其中,低空經濟也是各方在中山布局的一個熱門領域。短短半年,飛行線路、產業園、產業聯盟等形態已在中山相繼問世。 今年4月,深中兩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簽約成立深中低空經濟產業聯盟。 在深中通道的加持之下,在全球市場的競逐之中,中山能否憑借搶先部署的先發優勢以及既有的制造業“家底”,在低空經濟這一局實現“彎道超車”? 半年“快攻”打出先發優勢 發展低空經濟,既需要優越的交通區位條件,也離不開雄厚的產業基礎。兼具地理、產業優勢的中山,在與深圳的密切合作中,以一輪“快攻”,在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上打出了先發優勢。 一條時間線,可以看出中山發展低空經濟的行動力: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4年1月,中山市委十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住風口布局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 2024年2月,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謀劃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飛行交通模式。 2024年3月,中山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低空經濟專題報告會,邀請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會長、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稱“東部通航”)董事長趙麒授課。 2024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在深圳與中山之間正式啟用。 同月,中山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成立,深中兩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簽約成立深中低空經濟產業聯盟。 2024年5月,中山展館首次亮相中國品牌日并設“低空經濟”場景,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福昆航空”)、廣東誠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進科技”)等中山低空經濟產業新銳力量參展。 同月,2024年第八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中山分會場活動啟動,中山市無人系統及智能機器人產業協會的成立揭牌。 2024年6月,國內首個“低空 軌道”空鐵聯運項目在深圳北站首航,并在深圳與中山之間開設飛行線路。 今年6月,國內首個“低空 軌道”空鐵聯運項目在深圳北站首航,并在深圳與中山之間開設飛行線路。。 半年時間,一批頭部企業牽頭“抱團”,一批典型項目落地見效,中山低空經濟初步完成了從藍圖到實踐的首輪跳躍。而伴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正進一步涌入中山,中山低空經濟也將迎來一輪集中爆發,開啟下一輪發展跳躍。 激活增量維持“高開高走” 新興產業能否“高開高走”,還得看中山能否在與深圳的互動中持續創造增量。 從本土企業構成來看,中山發展低空經濟,并不是一場短期內實現“從無到有”的盲目“跟風”,而是自有其內在轉型邏輯的增量創新。 中山此前便已擁有福昆航空、誠進科技、西灣智慧(廣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西灣智慧”)等部署低空經濟領域多年的成熟頭部企業,構成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領頭雁”陣列。在產業協會、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后,中山天貿電池有限公司、中山雄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備向低空經濟產業轉型條件的“生力軍”,也將加入到打造“天空之城”的陣列當中。 西灣智慧總經理呂鈺新認為,中山的傳統企業此前很少接觸低空經濟領域,因此更需要組織這類本土企業更多接觸低空經濟產業的需求商,讓他們盡快了解自身能力可以如何賦能中山低空經濟發展。 從外部資源來看,當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低空經濟有望在各方資源的匯聚中迎來新一輪爆發。這樣的趨勢,在深中通道開通前已初見端倪。 今年5月,位于中山市板芙鎮的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項目與多家深圳無人機上下游企業簽約。未來,它們將與金融機構以及哈工大、北京理工、武漢理工等院校開設的研究機構一起進駐產業園。 用于低空物流運輸的豐舟90無人機。 在中山市小欖鎮的粵深·灣區智谷項目,已經有多家來自深圳的無人機上下游企業進駐園區。項目開發方、深圳市粵深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灼楓通過調研了解到,深圳尤其是其西部的企業,不少都有意向來到中山設廠。他認為,中山傳統制造企業的生產能力,具備隨時新設無人機零部件生產線的條件,只待產業來激活。 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項目開發方、中山市飛派無人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鋼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如果我需要找一家無人機發動機的生產商,供應鏈可以再細分成生產各種微小部件的企業,這是中山的強項?!?br> 從生產“飛”向生活 從現狀看,吸引各地低空經濟投資者選擇中山的主要動因,仍然是中山33個工業門類所積累起來的厚實制造“家底”。 “在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應用領域,目前還是廣州、深圳、珠海更有優勢,中山現階段的優勢是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制造基礎。”何鋼說,這也是不少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將生產基地設在中山的主要動因。 制造長板突出、應用暫未凸顯,并不意味著中山無需打造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深中通道通車當天,知名戰略咨詢家王志綱曾發文表示,在制造業同質化競爭的今天,中山需要進一步重視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平臺的打造,以此與深圳形成產業結構互補,成為“世界進入灣區的首選地”。 基于日漸成熟的低空飛行器研發與生產生態,中山或將進一步催生出低空物流、文旅、應急救援等現代生活、生產服務應用場景,成為中山未來發展的又一增長點。 今年4月啟用的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便是中山的一次“嘗鮮”:超70公里的航程,飛行時間約45分鐘,比陸路運輸節省約一半的時間。通過“即時響應 無人機運輸 上門送達”模式,深圳至中山的跨城配送已能夠實現4小時送達。 中山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會長、福昆航空CEO謝陵認為,中山位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具有成為低空物流中心的條件,深中產業協作能夠進一步做強大灣區低空物流產業。他透露,福昆航空正謀劃部署在中山坦洲的珠江口西岸起降點,在世界范圍打造一個以中山為典型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樣板。 同時,深圳兩市正共同申請開通深中載人低空航線。深圳低空經濟產業協會副秘書長趙文娟介紹,未來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實現商業化運營后,市民體驗低空飛行的成本將降低至如今的1/10。按照一架eVTOL運載4-5人計算,平均每人花費大約300元。 南方 記者 陳少宏 【作者】 陳少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