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發展基礎,可以預期的市場規模,或許,低空經濟將是全年新質生產力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板塊之一。 宗合/文 6月18日至20日,低空經濟50人論壇(ELA50)暨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并發布了《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鵬城共識》。 自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低空經濟”概念,到2024年3月,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期間不少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相關規劃,低空經濟路線圖基本清晰。低空載物和載人也逐步開始商業化,從一季度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也有規模商業化業績擴展跡象。 強力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發展基礎,可以預期的市場規模,或許,低空經濟將是全年新質生產力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板塊之一。據預測,低空經濟到“十四五”末對GDP綜合貢獻值將達3-5萬億元。 區域規劃全面展開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及各地政府接連發布鼓勵性文件和發展規劃。 比如深圳就在2024年2月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為低空經濟產業助力。信息顯示,到2025年,深圳將網格化布設6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平臺,開通220條以上市內無人機航線,鏈上企業突破1700家,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根據深圳政府在線網,深圳目前活躍著15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企業。2023年,德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制造商Lilium宣布在深圳設立中國總部,廣州億航、上海峰飛、時的科技等國內eVTOL企業也進駐深圳。 緊鄰的廣州市則推動自身成為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到 2027 年,廣州低空經濟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 公開信息還顯示,南京構建聘用無人駕駛航空運行管理中心等,蘇州到2026年將構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礎設施骨干網絡,無錫已布局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等4個行業領域專業園區,合肥2025年力爭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之城”,重慶提出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現集聚40家通用航空、無人機制造企業。 產業發展路線明確 從低空經濟涵蓋的場景來看,所涉及產業主要包括無人機及其相關產業、eVTOL產業及通航產業。 按照《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的發展規劃,到2027年,中國通用航空裝備供給能力、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通用航空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建立,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2024年以來,多家公司陸續在eVTOL領域加大布局,一些地方也舉行了eVTOL試飛活動。 早在2020年,萬豐奧威即發布公告,擬以24.18億元現金購萬豐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持有的萬豐飛機工業有限公司55%股權。公告還披露,萬豐飛機是世界固定翼通用飛機制造前三強,為全球通用飛機的領導者,已經擁有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頒發的DOA航空設計組織認證證書和DUA航空研發組織認證證書,成為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取得該證書的企業之一。還擁有奧地利、加拿大、捷克三大飛機設計研發中心以及奧地利、加拿大、中國浙江新昌三大飛機制造基地。 據中國民航局及美國FAA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通用航空器數目是美國的1/66,飛行時長是美國的1/22,且市場格局較為分散,從航空器數目來看,行業企業如中信海直、南航通航市占率不到5%。從飛行用途來看,個人休閑、商務、空中通勤的飛行時長僅占比1.5%、0.6%、0.8%,而美國合計占比67.4%。中信證券預計未來3年低空旅游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測算2030年前后以旅客消費計的市場規模或超千億元。 新型航空器eVTOL具備成本低、易維護、易駕駛、噪音低等優勢,近年來制造和取證取得較快進展。中信證券預計,eVTOL成熟運營后,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性價比具備吸引力,短途通勤等消費級需求或迎來拐點。基于技術積累、需求規模和操作標準化程度,物流方面無人機配送有望取得較快進展,順豐、美團等已有無人機配送產品推出,據中通研究院,支線 末端無人機配送運營成熟后,在部分線路上有望降低快遞成本30%左右,同時優化路由提高時效。 商業化落地可期 國泰君安表示,低空經濟類似于2015-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均有多項政策支持且都處于導入期。以eVTOL為代表的低空經濟航空器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具有較高的通用性,產業基礎較好,能夠快速降低生產成本,未來商業化落地的可能性較高。 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受益優先順序將是零部件=原材料>基礎設施提供商>整機廠>運營商。參考AI發展歷程以及國內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國泰君安認為,運營商雖將具有較強話語權,但是距離實際放量仍需較長時間;整機廠仍需時間來獲取許可和交付訂單;基礎設施提供商將率先收獲訂單但是收益兌現模式尚不明確;而零部件和原材料廠商將較早獲得訂單并率先兌現收益。 中信證券建議關注龍頭通航運營企業,有望與eVTOL等新型航空器開發與制造商共同促進低空應用場景的落地,未來在運營端或將扮演重要角色;以及研發投入較高的快遞物流企業,無人機配送的應用有望在部分線路上實現時效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下降。 中信海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業,2024年5月,與吉利沃飛長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意在推動eVTOL飛行器的商業化應用,支持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探索。華創證券認為,公司已經具備了傳統服務領域的強運營優勢,具備新興消費市場的運營能力,隨著空域改革的深化、簡政放權激活經營效率、規模效應推動成本下降,更高性價比服務有望激活低空消費市場,從而驅動第二增長曲線。作為運營端最具實力和經驗的公司,預計公司或有望參與到新型低空運營網絡標準的建設中。反應在業績上,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0.84億元,創歷史一季度新高,同比增長21.7%,扣非凈利潤0.83億元,同比增長22.8%。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13.0%。 受益低空經濟產業鏈的企業業績也有不同程度增長,天風證券分析華測導航時表示,公司積極發展低空經濟業務、把握歷史機遇。一季報營收6.17億元,同增20.53%;歸母凈利潤1.03億元,同增30.35%;扣非歸母凈利潤為8680.55萬元,同增40.42%。 億航智能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eVTOL飛行器企業,天風詳預計公司2024-2026年的營收分別為4.6億元、8.8和1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93%、93%和30%。 本文刊于06月2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