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點火(示意圖)(圖片由清華大學提供 )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通訊員 李沫潼 李婧)今天上午,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王兵教授團隊進行了自主研發的新型發動機飛行演示試驗,發動機在預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圍內成功點火、穩定工作,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表明,我國已經掌握該新型發動機的自主研發與工程實現能力在新型空天動力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據悉,在航空領域寬速域、跨空域飛行的發展趨勢推動下,傳統空天動力在性能提升方面,已經遇到理論極限與技術瓶頸。盡管早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國際上便提出了將自增壓燃燒技術應用于動力系統的理念;但直至2011年前后,隨著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數量的增加,才逐漸引發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 發動機總裝 王兵帶領的噴霧燃燒與推進實驗室團隊,在多年研究火箭發動機燃燒不穩定性的基礎上,敏銳地把握空天科技的領域前沿,在國內幾乎空白、國際上方興未艾的情況下,從零起步,構建新型熱力學循環方式,自主研制新型沖壓發動機。 結合數值仿真與實驗,實驗室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與嘗試,克服觸發難度高、可控性差、機理掌握和認知不充分等困難,解決發動機點火、寬當量寬流量調節、自主可控等關鍵問題,在機理研究、數值計算、結構設計、實驗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經過前期數值模擬、基礎實驗、地面試驗等環節的嚴謹驗證,飛行試驗蓄勢待發。 火箭升天(示意圖) 上午11點30分,試驗任務由“清航·大興號”兩級火箭助推執行。一級火箭分離后,二級火箭將任務段發動機推到預定高度和速度。發動機進氣道實現高效吸氣,供油系統將航空煤油霧化噴入燃燒室,點火系統順利啟動,燃燒室與發動機穩定工作,獲得持續推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通過此次飛行任務,我們獲得了真實飛行條件下,工作環境參數變化對發動機燃燒室運行特性的影響,充分檢驗了發動機的真實工作特性,并驗證現有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為新技術走向工程化和產品化,提供了重要的試驗數據,積累真實的飛行經驗。這一成果將進一步豐富我國航空宇航事業的圖譜,在新型動力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王兵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