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嚴斐 美國曾經有位父親勞倫·艾貢,用五年的時間,在孩子的臥室內,造出了一臺能正常使用的波音737科技駕駛艙模擬器,讓孩子能在家隨時體驗模擬飛行。 早在2012年,中國航空學會就開發了入門級、中小學適用的教學資源包,包括28個學時的教材、講義和所需的軟件、搖桿等,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模擬飛行這一課程。 在北京,一些知名中學也都非常重視模擬飛行,在校內開設模擬飛行科技體育運動校本課程與選修課,正式計算學分,獲得成績的學生還可以獲得推優生資格。 據悉,模擬飛行課程之所以被推廣與重視,是因為它對學生的專注力、自制力等各方面能力都有好處。那么,具體有哪些好處,參加完模擬培訓的學生有哪些方面的變化呢?記者特地向參加過模擬培訓的學生家長和“飛行夢想”的首席教官劉哲請教了這一問題。據劉教官說,對學生們來說,參加完模擬飛行培訓,即使將來不從事飛行事業,對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學習和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等也是很有好處的。 10歲小男孩做事變得很有耐心 杭杭是個10歲的小男孩,留著一個西瓜皮的發型,后面還拖著一個小小的辮子,初次見到他時,正好上完一節模擬飛行的實踐課,依依不舍地從模擬飛行器上下來,由媽媽帶著準備回家。 “剛開始也是覺得與其讓他在家玩平板、看電視,還不如帶他出來玩這個,好歹還有點技術含量。”聊起帶兒子來參加模擬飛行培訓的初衷,杭杭媽媽說得很直白,“就是讓他來體驗下,也沒想過要改變什么。” 但令杭杭媽媽想不到的是,課程還沒上完,她卻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變化,“變化挺大的,做事情變得很有耐心,現在做作業也能一氣呵成。”看著坐在身旁的兒子,杭杭媽媽補充說,“這要換在以前,我們在這說話,他哪有耐心一起坐這兒,早溜哪里去都不知道了。” 杭杭媽媽說,兒子之前一直很調皮,做事也沒什么耐心,放學回來做作業,做個幾分鐘,就要站起來去玩一陣,或者去拿點東西吃,“反正就是坐不住,之前也曾嘗試過各種方法,希望他能安靜地做一件事,但都沒成功。”此前,杭杭爸爸還試圖通過教杭杭下棋的方式去訓練杭杭,但同樣沒能成功。 模擬飛行訓練有助耐心專注的習慣 為何會有這種變化?劉教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模擬飛行培訓的課程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學生只有上完理論課程之后,才能上實踐課程,實踐課程自然就是讓學生操作模擬飛行器進行模擬訓練。 劉教官說,在每一堂模擬飛行課之前,教官會讓學生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包括上洗手間、喝水等等,因為一旦開始模擬飛行,學生就不允許中途離開做任何事情,除非真的是身體不適。 “實戰模擬的時間一坐就是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在訓練時,學生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出錯,出錯的后果很嚴重,注定只能是‘機毀人亡’,這個對孩子的沖擊是很大的。”劉教官說,雖是模擬飛行,但現場的視覺效果,是非常真實的。 也因此,經過模擬飛行培訓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專注的好習慣,在做某件事時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出了這個課堂自然也是如此。 實踐課訓練學生思維快速應變的能力 事實上,模擬飛行培訓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耐心與專注,還有嚴謹性、協調、思維敏捷度、快速應變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模擬飛行訓練時,每一次的升降操作,包括與塔臺匯報時,都需要十分嚴謹,沒有把握前教官是不允許任何學生動手操作的,在時間方面也會要求精確到秒,比如在模擬起飛和降落時,起落架既不能早放也不能晚放,“尤其是降落,難度比起飛更大,錯一度都會出大事。”劉教官說。 在模擬戰斗飛行時,學生在盯著雷達的同時,也需要隨時聽上級指令,還要注意觀察“敵機”的情況,一個不注意就會被擊落,“通常在這類模擬訓練時,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專注力,更是培訓學生快速應變、思維敏捷度、協調能力的最佳時候。” 理論課上引導學生學會分析 在理論課上,教官會給學生講一些類航空航天的知識,除了為實踐課程做鋪墊外,主要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與分析能力。 記者隨機在一理論教室的門口站了一會,課堂上,教官向現場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何飛機每次起飛的升力,也就是起飛速度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架飛機也一樣? 現場五六名學生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 教官見狀,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學生往答案的方向上去想。 “同一架飛機裝的東西不一樣,重量就不一樣……”終于有學生想到了答案。 的確,飛機的起飛速度與飛機的載重量有關,載重量越大,飛機起飛需要的時速也就越大。 “老師一步步引導我們找到正確答案,這樣得到的答案印象會更深,至少不會輕易忘記,而且會有點小小的成就感。”課后,最終找到正確答案的那名學生偷偷告訴記者。 “平時老師還會鼓勵我們主動提問,這樣上課也不容易開小差,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另一名學生說,他現在每周一次課,很希望每周能多上幾次課,不過教官沒有同意,“教官怕我們耽誤學校的作業,他有時候還會檢查我們在學校的作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