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美陸軍正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區進行一系列數字模擬戰斗,旨在結合三種現有關鍵技術以用于陸、海、空、太空和網絡作戰。這三種關鍵技術分別為空中和地面的人工智能技術、自主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一經融合將提供強大優勢,從根本上區別于美軍與盟國的其他戰場能力。 該試驗被稱為“項目融合”,美陸軍開展了為期數周的“學習活動”,將其設想中在21世紀30年代及以后的無縫網絡環境中出現的作戰武器和能力整合起來。此次活動始于8月中旬,并將在9月18日結束。該工作旨在將陸軍的六個現代化項目能力盡可能多地引入進來,使其能夠應用于多域作戰概念。 美陸軍主要側重于多域作戰的三個關鍵階段:①穿透和壓制敵人的遠程系統,從作戰和戰略距離對抗敵人的機動部隊;②瓦解敵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消滅敵人的遠程和近程系統,同時進行獨立的機動和欺敵行動;③利用自由機動擊敗敵人的目標和部隊。 今年進展 為了更快地采取行動,陸軍在演習中應用了一種名為“火焰風暴”的系統。“火焰風暴”可作為作戰行動中的“大腦”,通過適當的指揮和控制節點將戰場上的傳感器與正確的射手連接起來。“項目融合”的早期情報顯示,“火焰風暴”系統已取得巨大成功,對目標施加致命效應的能力比陸軍目前的速度要快接近10倍。但美陸軍未來司令部司令邁克·默里表示,該系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美陸軍也在使用空射效應(ALE)和“泰坦”系統,利用人工智能處理來自地面自主車輛和空中自主飛行器的目標信息。“泰坦”由美陸軍多域特遣部隊的情報、信息、網絡、電子戰和太空(I2CEWS)營管理,該系統能夠將目標信息傳遞至位于尤馬的火控單元。 今年,陸軍還在試驗太空感知能力,并使用新的網絡架構將其整合在一起,構建網狀網絡以在空中進行通信,例如“灰鷹”無人機系統、ALE和未來垂直起降系統。 未來規劃 默里表示,今年“項目融合”的進展很快,陸軍已完成了2021年“項目融合”的計劃,并在著手準備2022年的計劃。美陸軍在今年進行了綜合作戰指揮系統(IBCS)的有限用戶測試,IBCS是陸軍未來防空反導系統的指揮和控制系統,陸軍正在尋求將其整合到明年的工作中。該系統屆時將進行初始作戰試驗和鑒定,但默里希望能夠將IBCS的整體能力引入該活動中。 精確打擊彈藥(PrSM)測試也將在明年進行。該導彈在今年成功進行了三次試射,但僅具有排級規模。默里希望在2021年引入一個作戰總部單元,以推動學習在未來組織以及作戰的能力。陸軍希望納入一個多域特遣部隊單位,但由于今年時間上的沖突未能實現,因此陸軍正在與美陸軍司令部合作,從而讓多域特遣部隊參與。 美空軍將參與今年的“項目融合”,陸軍計劃將F-35戰斗機納入架構。聯合參與對于發展聯合全域指揮和控制(JADC2)聯合作戰條令至關重要。默里強調,“項目融合”可對全域指揮控制做出貢獻,與空軍的JADC2和空戰管理系統并不沖突。 默里還表示,2022年的計劃是引入聯盟合作伙伴,目前英國已經承諾參與,澳大利亞也可能將參與。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 圖片 | 互聯網 作者 | 張岸佳 注: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