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提問:飛機駕駛艙里的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干嘛用的? 補充:這些東西里有指針表盤、操縱桿、開關……塞的到處都是——都是干嘛使的,而且是不是太多了點?你們開飛機的真需要這么多東西嗎? 回答: Tim Morgan,私人飛行員 (2,500 票) 所有東西? 如果你指的是一家商用飛機,那么這就多了去了。那這個答案將是篇無比冗長的說明書。不過,你既然問了,那我們就系好安全帶,走起! 世界上的飛機千奇百怪。這和開車不一樣,你不可以學了這種,就去飛另外一種。 飛行員必須有一個熟悉(有時候必須重新考取專門的駕照)的過程,才能駕駛新的機型。 它們有的是活塞發動機;有的是噴氣式;有些有電傳控制系統;有些是液壓的;有些配了緊急供氧系統;有些則沒有,等等。他們的儀表盤和控制系統都不一樣。每一種飛機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 這里,我就拿天上的街機:波音737舉例子。當然,就算737,也有各不相同的小型號,所以,假設我們有一架通用型號的基本款737,這是它的照片: 典型的小型客機。在本文,我們要駕駛的是 737-600 這個型號,這是架現代化的,配有液晶顯示屏和數字電子航空設備的737系列第三代產品。 在我們開始談論駕駛艙里的設備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一下在737上都搭載了哪些飛行設備。 為了少寫幾個字以減輕煎蛋服務器的壓力,我在這里沒有列出全部飛行員需要照看的飛行設備: 引擎: 我們的 737 有兩具 CFM56-7 渦輪風扇發動機,具備反推能力。 引擎啟動,依靠「輔助動力裝置」 (APU單元)——APU其實就是套小引擎,用來啟動翅膀下面的「兩臺大兄弟」(可能有人問:那誰來發動 APU 呢?答案是電池)。通過電子系統,控制輸往引擎的燃油。 燃料: 737有三個油箱,兩片翅膀下面各有一副,機身中間部位還有一只。電子控制的油路將燃料輸往引擎。每一副油箱都有兩部油泵,一共6部。 飛機先喝干中部油箱的油,然后再喝兩翼的。 一般來講,左引擎喝左翼的,右邊的喝右翼的,但是如果遇到右側引擎油泵故障的情況,兩翼油箱之間是有交叉油路的,這樣可以互相泵油提供支持。 液壓裝置: 引擎為三套冗余液壓系統(系統A、系統B和一套備用系統)。它們驅動著飛行控制系統(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等),控制飛行姿態。 液壓系統還支持著起落架、襟翼、前緣縫翼、推力反向器,和其他一些小東西。A 和 B 系統,分別控制這些系統中的一部分。備用系統只在液壓系統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啟動。 供電系統: 每具引擎(包括 APU),都有自己的發電裝置,可以為飛機上的電器設備供電(燈光、電子系統、配餐室、娛樂設施等)。 當引擎關閉的時候,飛機使用電池供電。當主電池出問題的時候,還有一套備用電池。飛機還可以通過外接電源,比如移動發電車供電。 每個供電電源(發電裝置、電池、外接電源)都可以接入兩套供電總線中的一個,為飛機供電。當遇到一個供電電源必須同時給兩條總線一起供電的時候,一套總線配合系統就會把兩路總線連接起來。 引氣控制系統: 引氣控制系統(從兩具引擎吸入)支持著飛機空調和除冰系統。并為液壓系統和油泵提供壓力。飛機有兩套分開的「溫度控制區域」,各有不同的溫度設定。飛機也可以通過移動氣源車,給飛機供氣。 供氧系統: 波音737有兩套獨立的供氧系統——一套給駕駛員,一套給乘客。 當出現機艙失壓的情況,氧氣面罩就會掉下來,氧氣罐開始乘客和機組人員供氧。 導航系統: 737配備了兩架獨立的 GPS 天線和三套 IRUs(慣性導航系統)。IRU 是一種內置陀螺儀的用來記錄加速度的裝置。通過定時記錄速度的變化值,飛機就能追蹤自己的位置信息,雖然它隨著工作時間增加,會有累積誤差。 電臺: 737有三部通訊電臺(COMM)和三部導航電臺(NAV)。COMM 讓飛行員可以與空管聯系。 NVA 讓飛行員利用地面導航基站導航。另外飛機還有一部氣象雷達,讓飛機探測前方云雨。 好了,講完這些基礎知識,我們就可以開始看看飛行員的主控面板了: 面前兩部主顯示器,左邊是「主飛行顯示器」(PFD)和「導航顯示器」(ND)。 機長和副駕駛各有這樣一組顯示屏,在兩人中間,他們還共享一塊上下排列的「顯示模塊」(DUs),它們可以各自顯示不同的信息。在上圖中,DU 的上半部分顯示著引擎的信息,下面那塊則黑屏著。 上圖中 PFD 正顯示著「空速刻度尺」(左側),中間則是「飛行姿態指示器」(一半藍天,一半黃土的那個),右邊是「高度尺」,最右側是「升速計」。在上部是「自動導航模式」(現在是關著的)。 底部是「航向指示器」。顯示器上黃色的字符是「警告信息」,綠色的則是高度計的設定(后面會講到)。粉紅色的文字是自動駕駛的速度和高度設置(后面也會講到)。 ND 上顯示著當前的航向信息(實線),和輸入飛行管理系統(FMC;后面會詳談,它是粉色虛線表示)的指令。 兩塊白色字符區域顯示著下一個路徑點和一般位置信息。綠色的字符表示當前飛機測算位置數據的精度。 在引擎信息這里:左上角的有兩個表盤;他們分別顯示了左右引擎的 N1 設定。N1 表示是引擎動力輸出——在 100% N1 下,引擎達到最大功率(現在圖上表示引擎 N1 處于 22.5%)。 第二行顯示引擎的「排氣溫度(ETG)」(exhaust gas temperature,圖中是 411 攝氏度),ETG 是另外一個反應引擎工作情況的重要參數——如果ETG 過高,你就有麻煩了。 右側是一個信息表格,顯示關于引擎的警告信息。右下方是油表,它顯示了當前三個油箱的總載荷(現在是40,200加侖)。 在DU 和 ND 之間,是一塊備用飛行顯示裝置。萬一 PFD 壞掉了,飛行員仍舊可以通過這塊備用顯示器獲得飛行的關鍵數據。上半部分是備用的飛行顯示屏,看上去和普通的 PFD 沒什么區別。那個白色大旋鈕是高度設定輸入(后面會講)。 左邊的 和 - 按鈕控制顯示屏亮度。左上角的 APP 按鈕,用來在不同的降落模式間切換:「進場模式」,和「反向航路進場模式」。 在不同的模式下,飛行員可以得到額外的信息,幫助駕駛飛機順利降落在跑道上。 APP 按鈕右邊的是 HP/IN 開關,用來在英制和美制單位之間切換。左下角的 RST 是顯示器復位按鈕,用在當飛機開的太猛,顯示器上亂做一團的時候,恢復顯示水平和平直飛行狀態。(只能在你確定飛機處于平飛狀態的時候用。) 在備用飛行顯示器下方的是「水平位置指示器」(HSI)——他也是一種航向指示器,可以引導你超路徑點飛去。在備用 HSI 邊上也有一個高度設定按鈕(同樣,后面再講)。 在 HSI 下方的兩個表盤在飛行員采用「甚高頻全向信標」(VOR)導航設備的時候,調節測定方向(比如我想要用 VOR 沿著 090°的航向飛向奧克蘭)。表盤顯示了你通過旋鈕輸入的航向,和你當前飛行方向的偏差。 在備用飛行姿態儀上方,有一個小刻度盤,寫著「 YAW DAMPENER(偏航阻尼器)」,它是用來平滑飛行員的動作,和協調副翼和方向舵的偏航移動。 當旋鈕刻度處于中間位置,飛行動作會比較順滑。當刻度在最右或者最左的時候,阻尼器會增加偏移輸出,以平滑飛行動作。這可以讓飛行員檢測阻尼器是否工作正常。 在 PFD 上方,還有一枚小燈,當降落時,下滑斜率太低的時候,向飛行員發出警報。 (下滑斜率(glideslope)是指飛機降落時的正確路徑,如果你低的太多,你的引擎就會刮蹭到跑道)。飛行員如果嫌它太煩,可以自信地按滅它(不知道墜機的韓國飛行員有沒有這么做……)。 在這個小燈的右邊,PFD 和 ND 的上方,有兩個旋鈕;它們決定了當前顯示器上顯示的內容。 一般情況下,左側是 PFD,右側是ND,但是如果萬一其中一個壞掉了,你可以用它們在兩個之間切換。 繼續往右,是三個一組的指示燈;它們告訴飛行員,當前自動駕駛是否斷開、自動油門是否斷開,或者 FMC 是否有故障(稍后會介紹 FMC)。 它們右邊有測試開關,檢測這些指示燈是否工作正常,他還能調節這些指示燈的亮度。 緊挨著下面還有三個指示燈。它告訴飛行員減速板已經張開,或者不應該打開,和提示自動駕駛系統已經不能讓飛機保持平飛(當飛機處于自動駕駛平飛狀態的時候,不需要飛行員就行任何干預;當飛機無法保持自動平飛的時候,飛機會慢慢抬頭,或者低頭。) 在飛行員 PFD 左側,是一枚帶有時針和分針的的電子時鐘。左上方的 CHR(chronometer的縮寫) 按鈕用來「開啟/停止/重置」電子表。 在它的右上方是用來切換「本地時間/UTC 時間/日期」的。左下方的兩個按鈕是控制「計時器」,它用來計算整趟飛行的耗時。 最后,右下方是 和 - 按鈕,用來調節時間。 在鐘表的下面,是一個切換開關,用以切換液壓控制系統 A 或者 B,來控制前輪轉向系統(NWS,NWS 用來轉動前輪,在飛機著陸以后控制滑行的方向。) 接著,在緊挨著 PFD 和 ND 下方,在最左邊是標著「FOOT AIR」的拉桿,用空調,讓飛行員的雙腳舒服點。然后擋風玻璃吹風口,用來出去擋風玻璃上的霧氣。 右上方有五個旋鈕,控制五臺顯示器的亮度(PFD,ND,上部 DU 和下方 DU),和整個面板的亮度。 再往右,還有兩個旋鈕,一個控制操作臺的背光亮度,一個控制照亮上半部分的泛光燈的亮度(后面我們會說到)。 好了,在這些按鈕的右邊,我們看到一個帶著鍵盤的小屏幕。這就是「飛行控制電腦(FMC)」。 飛行員在這里輸入他要飛的航線,高度,和所有其他關于這次飛行的參數。FMC 會計算出這次飛行中的最佳速度分配,飛行時間,油量是否足夠等信息。 飛行員還可以輸入自定義的飛行規則(比如10,000英尺以下,航速不得超過250海里),FMC 就會遵從這些規則。 FMC 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像是在緊急情況下找到最近的機場,或者計算「等待航線(Holding Patterns)」等。要把 FMC 講完,得老厚一本大書了。 在 FMC 的右側,是下部 DU,接著是副駕駛自己的 FMC。在副駕駛的 FMC 上面,有很多東西我們看不清,所以給張近景: 中間那個大圓形把手的拉桿,是起落架操縱桿。推上去,起落架就收起來,反之,起落架就放下來。在它上面是起落架指示燈。 全綠說明起落架已經放下,紅色代表起落架正在收放,或者沒有正確放下。一般在降落前,最好檢查一下是否是「三綠」。 三綠燈的左側是「襟翼指示器」。襟翼(flap)是一對兒裝在左右機翼上的小弧面,可以向外張開,以提升機翼的升力。 這可以讓飛機在慢速飛行下有足夠的升力(比如降落的時候)。現在圖上顯示,襟翼處于 0° 的位置,說明襟翼已經收起。它們可以向外張開到 40°,可以讓飛機以極慢的速度降落。 在襟翼指示器左側,是自動剎車控制。自動剎車啟動可以在降落時自動減速。上方的小燈是個警示燈,當自動剎車系統潰敗的時候,告訴飛行員:「我不行了,后面就靠你了。」 中間的旋鈕控制剎車的力度,從 OFF(關閉)到 3 (大力剎車),3擋是「中斷起飛(RTO)」的模式(rejected takeoff:就是說,你得抓牢了)。 在「襟翼指示器」下面的兩個小燈,分別告訴飛行員襟翼正在張開或者已經張開。在自動剎車旋鈕下面的小燈,告訴飛行員防側滑系統已經失靈,警告飛行員剎車別太狠,小心側滑。 再往左,又是一對旋鈕,一個開關,和兩個按鈕。其中右邊的旋鈕控制飛機從哪兒得到參考速率——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速度參數,比如飛機在起飛時必須達到的速度。 這些速度值可以從 FMC這里得到,或者旋轉這個旋鈕,回退到讓飛行員自行輸入。左邊的旋鈕控制顯示在上方 DU 的最大 N1 值,與參考速率一樣,它可以從 FMC 得到,或者飛行員手動輸入。 這些設定在 DU 顯示器的下方,以紅線標出。 在 N1 設定旋鈕下面是控制「燃油流率指示器」的開關(FUEL FLOW switch); 正常情況下,它顯示了燃油輸送的速率,但也可以臨時扮演「航程油料計數器」——顯示上次計數重置以后的耗油量,和設定重置點。 在油率表控制開關的右邊,有三個按鈕,分別控制著下方 DU 的顯示內容,可以切換成「引擎工作信息(ENG)」,或者其他飛行系統的信息。 標記著 C/R 的按鈕是 取消/重置 按鈕——按下立刻取消所有 DU 上的警告信息,再按一次重新叫回這些警告。 在起落架操縱桿右邊,是副駕駛的 PFD 和 ND,和他的駕駛艙控制面板,空氣控制(圖上沒有)。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模式控制面板(MCP)」,它們在主控面板上面: 左邊是用來控制駕駛員的 ND,左上方的大旋鈕(MINS)是控制飛行員進場的最低允許高度。 在這個高度上,飛行員必須看到跑道。如果看不見跑到,則飛行員必須放棄降落。這個旋鈕,就是當飛機達到這個高度的時候,在 DU 上顯示「MINIMUNMS」,提示飛行員注意。 往右,是 FPV 按鈕,切換在 PFD 上顯示的飛行路徑矢量(用一個小圓圈標注飛機當前的動向,比如小紅圈飄到了水平線以上,說明飛機在爬升)。 接著是 MTRS 旋鈕,用來切換英制/公制單位。最后是 BARO 旋鈕。用來改變高度表的設定:因為艙外的大氣壓強的變化,飛行員需要適當校準,以顯示正確的高度。 第二行:第一個開關是VOR1/ADF1,用來切換 ND 上左側數據框顯示的內容,在VOR 和 ADF 之前切換。(VOR 和 ADF 是兩種無線電導航模式。)接下來的一個旋鈕切換 ND 上顯示的視圖模式(現在顯示的是地圖視圖)。 ND 可以顯示「地圖鳥瞰模式」(現在的),或者飛行計劃視圖,再或者是進場降落視圖的等等。下面一個是 ND 顯示縮放旋鈕,最后還是一個切換開關,控制 ND 上右側數據框顯示的內容(現在圖上顯示的是空白的)。 最下面一排按鈕,用來切換顯示ND 上不同的「數據層」,現在圖的 ND 只顯示了指南針和航線。飛行員還可以用這些按鈕顯示氣象雷達,附近的機場,或者地形圖等等。 在這一堆東西的右邊,占了中間大部分的 MCP 區域,是自動飛行系統控制面板,當飛行員沒有抓著方向盤的的時候,他就通過這些裝置控制自動飛行系統。 最左邊是航線旋鈕和窗口。這些旋鈕設置飛機出發/返航的航線,用無線電導航裝置飛行(例如用 VOR,沿 270°飛向 Newark)。在下面右側,是導航提示按鈕(F/D: flight director)。 打開以后,飛行員在手動駕駛的時候,也可以在PFD 上得到自動駕駛系統的飛行提示。 就在 F/D 按鈕上邊,有個小燈標著「MA」(Master:主要的意思,照片上燈沒亮,你看不見)。事實上,這枚燈有兩個,左右各一。它們對應著機載的兩套支持著自動飛行的 FCC(飛行控制電腦) 系統。 如果左邊的等亮著,說明機長的 FCC 控制著 F/D 的計算工作,一般是這樣。如果機長的 FCC 壞了,那么副駕駛的 FCC 就會接管。 繼續往右,是自動油門控制桿(A/T:auto throttle)。A/T 可以自動控制和保持一組航速參數,或者 N1值。在它右邊是設定 A/T 的旋鈕,上方顯示著當前的航速和 N1 數值。 旋鈕左右各有一個刻度線,它們表示不同的 A/T 模式:「速度優先模式」,「功率優先模式」,和「起飛/降落油門控制(LVLCHG)」。 在 A/T 操縱桿左邊有個小按鈕,它叫做「 C/O(changover)」,用來切換顯示空速(節),或者馬赫數。在高空中,馬赫數更重要。 C/O 旋鈕右邊是 SPD INTV(速度干預)按鈕,如果FMC 已經繼續計算好了速度,但是你想臨時改變一下,按下這個按鈕,然后輸入你要的數值。再按一次,回到 FMC 自動速度的模式。 在 SPD INTV 按鈕上面是 VNAV 按鈕,用來打開「垂直自動導航模式」。在這個模式下,FMC 會根據編制好的垂直飛行配置參數,發出爬升或者下降的 FMC 指令。 在 VNAV 按鈕右邊,是和航向旋鈕,以及和它有關的旋鈕和視窗。這個旋鈕控制自動駕駛的航向。緊挨著下面就是自動航向開關。 航向旋鈕右邊,有一排三個按鈕,上邊是開啟水平導航(LNAV)模式。它讓飛機按照編制好的 FMC 路徑點飛行。如果同時打開 LNAV(水平導航) 和 VNAV(垂直導航),就會讓飛機沿著一條 FMC 編制好的 3D 路徑飛行。 中間的按鈕打開「VOR 無線電自動導航」VORLOC 模式,飛機沿著輸入的導航信息飛行。 最后一個按鈕是「進場模式」,飛機會根據機場的降落導航設備(ILS)的指引,進入降落航道。ILS是一種非常精確的無線電導航設備,可以讓飛機精確進入降落航道,對準跑道。 右邊一列,是高度設定按鈕。我們有一個旋鈕和一個窗口來設置高度,還有兩個模式按鈕:ALT HLD(高度保持),和 V/S,用來保持特定的垂直速率。 右邊有一個 ALT INTV 的按鈕,和前面講過的 SPD INTV 一樣,可以讓駕駛員在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輸入一個英尺/分鐘的數值,調整高度。 再往右,是兩排四個按鈕。他們控制著自動導航電腦(A機 和 B機)。上面一行兩個,用來開啟自動導航命令模式(會接管對飛機的所有控制)。 下面一行開啟「半自動駕駛(CWS:command with steering)」。CWS 可以讓駕駛員控制飛機的方向,當飛行員松開駕駛桿,自動駕駛系統就會接管飛機。 有兩套冗余的機載的自動駕駛系統,當飛機起飛和著陸的時候,兩套系統必須同時開啟。 四個按鈕下面的大長條,用來關閉自動駕駛模式。讓飛行員徹底接管飛機。在它右邊是一些功能重復的按鈕,放在副駕駛容易操作的地方。 在副駕駛的 ND 下面的操控面板,叫做「地形警報系統(GPWS)」,有三個大按鈕。 GPWS 在飛機有可能觸地的時候發出警報。這三個按鈕用來開啟/關閉三種警報音: 「TOOLOW - FLAPS」 (當電腦發現你可能在降落的時候,忘了打開襟翼) 「TOOLOW - GEAR」 (當電腦認為你忘了放下起落架) 「TOOLOW - TERRAIN」(當電腦覺得你忘了前面有座大山) 在 GPWS 開關按鈕上面有一個小燈,當 GPWS 沒有正常工作的時候亮起,以及 GPWS 的測試按鈕。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在主控面板上方,防眩板上面: 如果那個紅色的消防燈亮起,那你就攤上大事了,但你可以把它按滅。黃色主報警燈亮起也不會是什么好事,你也可以感謝它的提醒,把它按滅,告訴它你知道了。 主警告燈旁邊有一組燈陣,顯示當前大概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這里現在都暗著,但可能會有「FLT CONT (飛行控制)」和 「ELEC(電子系統)」)。副駕駛也有自己的警報燈光系統,和一套獨立的提示燈。 最左邊的 CLOCK 按鈕,也是用來調整時間的,功能和 CHR 按鈕一樣。 我們來看一下駕駛員座位左邊的布置: 那個環形手柄是舵輪,用來控制飛機在地面滑行的方向。在它下面有兩個旋鈕,前面那個是調節看書燈的亮度,后面那個沒有什么用處。 兩個旋鈕后邊是飛行員的氧氣面罩。 一起來看看油門控制臺吧! 正中間的就是飛機油門,往前推就多給油,往后拉就省點錢。每個發動機都有一個「反推桿」,在飛機降落的時候使用。 每個油門推桿下面都有按鈕(這里看不出來),用來切換「起飛(TO)/復飛(GA)」模式。按下其中任何一個,油門就立刻切換到對應的模式。抓手上的黑色按鈕可以關閉自動油門模式,讓飛行員手動控制油門。 油門下方的一對拉桿是「緊急斷油桿」,在緊急情況下切斷發動機油路,也是正常關閉發動機程序中的一部分。 那個黑色的大圓盤是配平輪,如果飛機在飛行員脫手的時候,機頭上翹,那么配平輪就往前轉,增加前部配平。反之亦然。用配平輪讓飛機在沒有飛行員操縱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平飛。配平輪右側是「配平刻度」。 緊挨著配平輪的是「停車剎車桿」。在它后面是一個「停車剎車指示燈」,當停車剎車桿拉下的時候,它就會亮起。在配平輪邊上還有一個「減速擾流板拉桿」——拉下就會掀起擾流板幫助減速;拉起則收起擾流板,加速起飛。 在油門桿的右邊是操作襟翼的拉桿,用來調節襟翼的位置。 在襟翼操作桿下方是一組「配平穩定開關」,一個用來在自動駕駛狀態下自動配平,另一個是飛行員手動飛行模式下的電動配平。 如果系統自動配平出問題,飛行員可以關掉他們,用配平輪來穩定飛機。要說明的是,這兩個都是備用按鈕,一般常用的配平按鈕在駕駛桿上。 好了,現在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中央控制臺的下部。最上面三個紅色按鍵是滅火器把手,標注著「1(左引擎)」和「2(右引擎)」和「APU」。 在「1號按鍵」左側,是「過熱檢測切換」開關,它可以在兩套冗余的引擎過熱檢測系統之間切換。在它下面是左側引擎過熱提示燈,再下面是 A和B 檢測系統的測試開關。 在紅色的「1號按鍵」和「APU」之間,是一組警報燈:飛機輪艙著火、A 或者 B 過熱檢測系統故障(根據過熱檢測開關的位置決定)、APU 過熱檢測系統故障、或者 APU 的滅火器用完了(就這一個,用完就沒了)。 在「APU」和「2號鍵」之間,是一組相似的,屬于右側引擎的測試開關和警報燈組,還有一個黑色的大按鈕,標著「BELL CUTOUT」(被擋住看不見),當飛行員被連續不斷的火警整煩了,就可以用這個按鈕關掉他們。 在「2號按鍵」右邊是一組滅火器檢測按鈕,告訴飛行員三個滅火器是否工作正常。還有一對指示燈,告訴飛行員左右兩個滅火器是否已經用過。 往下看,最左上方是COMM1 通訊電臺的控制面板。左邊的小窗口顯示當前的通訊頻道:當飛行員插入麥克風的時候就可以通話。右邊是待命頻道,飛行員可以隨時切換到這個頻道通話。 當飛行員準備在兩個頻道間切換的時候,就按下兩個屏幕間的按鈕就行。在兩個屏幕下方還各有一個 on/off 按鈕和一個測試按鈕。 中間下部排列的六個按鈕,用來切換通訊波段:包括三個VHF、兩個HF和一個 AM。HF電臺是一種超遠程通訊系統,當飛機飛離陸地很遠的時候,需要細調HF電臺的靈敏度,所以這里有一個 HF SENS 旋鈕。 往右,是機艙火警面板。我們有兩個綠燈,當下面的 TEST 按鈕按下的時候,它們亮起,表示機艙的兩個滅火器工作正常。我們還有兩個小的旋鈕,用于在兩套滅火裝置間切換,分別用于機艙前部和后部。 右邊有個小燈,如果兩套滅火系統里任何一套出現問題,它就會亮起。旋鈕下面是兩個警燈,表示機艙前部或者后部有火警。 這些警燈右邊是一個帶罩按鈕,掀開按下就打開滅火器滅火。同時,它也是一個指示燈,告訴飛行員滅火器已經用完。 再往右是 COMM2 通訊電臺,和 COMM1 的配置一模一樣。 然后,在 COMM1 下面,是 NAV1 電臺控制面板。它和 COMM1 一樣,但是不是用來通話的,而是用于無線電導航,引導飛機飛向某個基站。 NAV1 上有個測試按鈕,可以讓 NAV1 的指針指向一個已知的方向(在 ND 或者備用 HSI 上),如果指針方向正確,說明 NAV 工作正常。 在 NAV1 右側,是氣象雷達控制器。左邊的旋鈕是雷達增益(靈敏度)調節,右邊的旋鈕用來調節雷達天線的上下朝向,掃描飛機上方或者下方的雷雨云。 按鈕用來切換不同的顯示模式,比如 WX(氣象模式),或者 WX T(氣象 湍流模式)。可能你對此感到好奇:因為氣象雷達可以通過偵測雨滴的掉落方向來預測湍流。 然后右側就是和 NAV1 一模一樣的 NAV2 電臺。 在 NAV1 下面,就是音頻選擇面板。第一行按鈕設置飛行員當前麥克風交談的對象。他可以通過 COMM1 或者 COMM2 進行通話,他也可以選擇與機組人員或者乘客通話,等等。 下面兩排旋鈕,用來控制各種不同頻段通話,和其他各種進入飛行員耳機的音源的音量。 右下方的開關,是備用的「按講開關(PTT)」(一般飛行員用方向桿上的PTT)。推上去通過無線電外部通話,撥下來是內部通訊。 右邊是「面罩/耳機麥克風」切換按鈕,在緊急情況下,飛行員會切換到氧氣面罩內的麥克風。 標著「V-B-R」的旋鈕,用來在導航基站的音頻中選擇信息。在「V」檔,收聽天氣信息(有時候會通過導航基站廣播)。 在「B」擋,同時收聽天氣和摩斯電碼。「R」擋只收聽摩斯電碼(用來檢測飛行員是否選擇了正確的導航基站,和基站是否工作正常。) ALT-NORM 開關,用于正常/緊急情況下通訊模式的切換。 在飛行員內部聯絡控制右側,是「航向導航系統控制面板(HGS)」,飛行員在這里輸入信息到 HGS 中。 HGS 把遙感信息通過 HUD 顯示給飛行員(后面會提到),幫助飛行員降落。當飛行員按下左側的按鈕(比如跑到長度信息: RWY),再用右邊的數字鍵盤輸入數據。 當飛行員完成全部數據的輸入,HGS 就能幫助飛行員就行降落和著陸。還有一個清除和亮度調節按鈕被安排在底部。 再往右就是副駕駛的麥克風和內部通訊控制,和主駕駛員的一樣。 在飛行員的內部通訊控制面板下方,就是 ADF(自動尋向儀) 面板,一種非常古老的無線電導航方式。 左下方的旋鈕在 ADF 模式(無線電導航飛行模式)和 ANT(只接受無線電信號模式)之間切換。右邊的旋鈕關閉/打開無線電信號。飛行員會通過收聽摩斯電碼,確認他在正確的頻道上,并沿著正確的航線飛行。 在 ADF 無線電右側,是「信號應答器」控制面板。信號應答器是用來回應交通管制雷達掃描,回報本機信息的。空管就可以獲得比一般雷達跟多的,關于這架飛機的信息。 左上方的旋鈕用于在兩臺冗余的「應答器」之間切換,中間的窗口顯示當前飛機的「應答碼」。當進入空雷達管范圍,每架飛機都被賦予了一個四位數字的編碼;飛行員可以通過窗口任何一側的旋鈕輸入這個代碼。 右上方的旋鈕用來開啟,和改變應答器的工作模式。XPNDR 開啟高度回報,把飛機的當前高度傳給雷達站(光靠雷達站自己很難準確判斷飛機高度)。 TA 模式下,增加回報每架飛機都有的,唯一的「身份識別碼(Unique ID)」,然后 TA/RA 模式可以讓應答器同時接受地面雷達廣播的附近飛行器的位置信息。 這里要注意的是,四位「應答碼」和在 TA 模式下傳輸的唯一的「身份識別碼」是不一樣的——因為四位應答碼是可以在一天內重復利用的,而 S 模式(也稱選擇模式)的 ID 是飛機的身份證,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左下方的旋鈕,用來切換,當回報高度的時候,是用機長,還是副駕駛的高度表。標記 IDENT 的按鈕,用來執行一個身份識別功能,相當于用大光燈閃一下地面雷達,讓對方注意到自己。 地面空管雷達記性不好,經常要讓飛機告訴它,正在通話的這架飛機是誰。中間正上方的警燈在應答器出故障的時候亮起。 在應答器控制面板的右側,副駕駛內部通訊面板下面的,是一臺 COMM3 的控制面板,和 COMM1,COMM2 的一樣。 左下方的面板控制著中央面板的背光和泛光燈亮度。 中間正下方是另外幾個配平控制,副翼配平控制器在左下方,當飛行員發現飛機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的時候調節兩翼的左右平衡。指示器在飛行員的操縱桿上,右下角是水平舵的配平,它的指示器是在旋鈕的上方。 在它右邊,是配平穩定控制選擇開關。在 NORM 擋,飛行員操縱桿上的配平開關起作用,如果在 OVRD 擋,則在油門推桿邊上的配平輪起作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在最最右下方是駕駛艙門控制。旋鈕可以上鎖、解鎖,或者讓電腦自動控制。兩枚警燈告訴飛行員艙門是不是沒鎖上,或者門鎖壞掉了。 我們就要講完了——我們現在來看看飛行員頭上的控制面板們,我們從上半部分講起: 左上方那顆紅色的按鈕是飛行WiFi 開關;反正就是正常開啟和關閉兩個狀態。 在它下面是 IRU(慣性導航單元)控制器,控制器上方有一排顯示屏,旋鈕選擇顯示內容。 它可以顯示當前的經緯度。風向和風速,飛機的航向和速度等等。這些信息都由 IRS(慣性參考系統)提供。 下方的旋鈕在「左IRS」和「右IRS」兩套系統之間切換。右側的鍵盤用來輸入飛機初始的經緯度(要記住,IRUs 只記錄變量, 所以,如果沒有準確的初始值,它們無法提供有用的信息。)正常情況下,這些工作由 FMC 完成,但這也防不時之需。 在 IRS 面板下方,有一堆警告燈,顯示 IRU 遇到的故障,或者當前正在使用備用電源,還有一對旋鈕用來在兩套 IRU 之間切換。 IRUs 必須在使用前必須轉起來,然后校準,一般這個過程需要10分鐘時間,所以先把 IRUs 切到 ALIGN 模式,10分鐘后再切到 NAV 模式。 如果飛行員有點手忙腳亂的緊急情況,他可以把 IRU 切到 ATT(只有高度)模式,但這樣就沒有位置信息,而只有高度信息了。 在縫翼指示器下方,有一個單獨的警燈,當它亮起的時候,表示 PSEU 系統出問題了,PSEU 是一套檢測感應器,比如監測起落架是否收起或者放下,飛機在天上還是地面等等。 在 IRS 面板右側,是「內部服務電話」開關,用來開啟備用的機組人員對講系統。然后在它下面是一個頂燈開關。打開或者關閉照亮整個駕駛艙的燈光(夜航可不要打開)。 然后右側上方有一列,供無聊第三人使用的面板(機組中第三個坐在后面的觀察座位上的人)。 在觀察員面板下面,是兩個「發動機反推警示燈」,亮起代表左,或者右側發動機反推出現問題。 再下面是 ECC(電子引擎控制電腦)的主機和備用機切換開關。每臺發動機都有兩臺 ECC,其中一臺是備用的。 ECC 控制著流入發動機的燃油輸送速度,以達到油門桿設定的所需的功率。但它也會限制功率,以防損壞引擎。 在 ECC 控制面板下面是緊急供氧指示器。飛行員有獨立的緊急供氧系統,它用來顯示還剩下多少氧氣。 在它右側,是一個開關和一個警燈——打開開關,客艙的氧氣面罩就會從天花板落下。警燈亮起說明客艙緊急供氧系統正在工作。 在這個開關右邊,是三個備用的起落架指示燈;當主面板上的三綠失靈,飛行員還可以用它來確認起落架的情況。 在最右邊是飛行記錄儀開關,用來測試飛行記錄儀是否工作正常(墜機后里面的遙感數據就有大用處了。)右邊的警燈表示飛行記錄儀出現問題。 再右邊的警燈用來測試超速警告系統是否正常,當飛機飛得太快的時候,系統會發出警報。 往下是兩個失速報警測試按鈕。按下它們檢測兩套冗余警報系統是否正常。(當飛機失速的時候,將無法得到足夠的升力,這種大麻煩必須用吼的。) 接下來我們介紹頭頂控制面板的下半部分: 在左上角是飛行控制系統。上方兩個黑色的按鈕用來開啟或者關閉 A 和 B 液壓飛行控制系統,這可以讓飛行員在空中控制飛機。 右側,在它們下方的是一組警報燈,告訴飛行員目前的液壓壓力不足以支持飛行控制系統。還有一個 STBY RUD 檔位,用來切換到備用的液壓系統,控制方向舵。 中央的紅色按鈕,用來開啟備用襟翼系統,在緊急情況下用備用的液壓系統操作襟翼。紅色的按鈕開啟,旁白的旋鈕控制襟翼角度。 往下,左邊,有另外一對黑色開關;他們用來開啟或者關閉 A 和 B 液壓系統對減速板的控制。右側的警燈告知減速板出問題。在下面是飛行員操縱桿的阻尼開關按鈕和警燈。 繼續往右,卡伊看到一個獨立的按鈕,用來控制駕駛艙的攝像頭,在它下面是一組數字顯示器,顯示電力系統的工作情況(發動機產生的電流和電壓讀數)。 在它們下面是三個警燈,用來提示有哪些設備從發電機供電,切到了備用電池供電,或者其他的電力故障。 右側是 MAINT 按鈕,用來讓地勤維護測試電力系統。 在警燈下方,是電力系統顯示控制,它分成了兩大部分,左邊是 DC 直流設備,右側是 AC 交流設備。 往右,有一個旋鈕控制哪些電力信息會被顯示出來,它可以監視包括在測試模式下的主電池、備用電池、總線和三個發電機中任意一個的電路總線的情況。 在這個旋鈕下方是電池開/關按鈕——這是飛行員進入駕駛艙第一個打開的按鈕。 在 AC 交流電這部分,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旋鈕控制哪些系統信息會出現在顯示屏上(備用電池、外接電源、左右發發電機、APU 發電機,電池逆變器,或者測試模式),還有兩個開關控制電器輔助系統。 下面是機艙廚房的供電開關,讓空姐姐給你們做好吃的。 再往右,連個旋鈕控制副駕駛座椅背后的「斷路保護裝置」的燈光,和頭頂面板燈光的亮度。 繼續往右,我們就兩排一共七個開關,和一大把指示燈。這些都是加熱/除冰裝置。 上面一排控制擋風玻璃的加熱和除濕,駕駛員面前有四扇風擋玻璃,所以有四個開關,還有中間一個按鈕用來測試過熱保護裝置。警燈又來提示加熱裝置已經開啟,或者已經過熱所以自動關閉。 在它們下面,是艙外氣壓探頭開關,艙外的探頭通過探測壓強以測算飛行速度。它必須加熱,以防被凍住。開關開啟加熱,并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警燈提示,或者顯示備用加熱裝置被激活。 然后,緊挨著下面是除冰開關。左邊是機翼除冰,和工作提示燈。右邊是引擎除冰開關和提示燈。額外的一個燈亮起表示除冰系統出現故障。 再往右,上部,是溫度控制。中間上面的旋鈕,設置下面的溫度表顯示的是客艙空氣溫度,還是空調管線的溫度。 在它左右兩邊的表盤,顯示有多少艙外的冷空氣與發動機的熱空氣混合達到預訂溫度,輸送到了駕駛艙和客艙兩個區域。 在表盤下面還有兩個旋鈕,控制這兩個區域的溫度,有一個自動設定和一個手動冷暖風設定。有一個警燈表示,當艙外吸入的空氣不足,造成空調過熱,無法把空氣降到預訂的溫度。 回到左側,在中間有一個「導航信號源」開關。正常情況下,機長的無線電導航信號是由 NAV1 電臺提供,副駕駛使用 NAV2,這個開關可以讓一臺無線電同時驅動兩套導航設備。 IRS 按鈕也是同樣的功能,設定兩臺 IRS 的信號源。然后 FMC 開關對應機長和副駕駛各自的 FMC。顯示信號源旋鈕和顯示控制面板決定,是否讓 DU 控制面板的信號源開關控制各自的 DU 配置,或者兩套面板可以設置同一個 DU。 然后在右邊,是備用電源控制。左側的紅色開關用來連接或者斷開備用電源的 DC 直流電(左側)或者 AC 交流電(右側)。中間的按鈕打開/關閉備用電源。左右兩個警燈告知備用電源當前正在給哪條總線供電:AC 或者 DC。 來到右側中間一列,有一個叫做EQUIP COOLING 的面板,有兩個按鈕和兩個警燈。按鈕用來控制設備的散熱風扇(吹風/抽風),它們必須被打開,以保持駕駛艙設備的散熱。當有風扇停下的時候,警燈就會亮起。 在它們下邊是緊急出口的燈光控制。這個開關用來開啟/關閉緊急出口的照明,如果開著,有個小燈就會亮起。 再往右,我們看到在四個開關下面有一大堆小燈。這些是液壓泵控制器。飛機上有四套液壓泵:每具引擎都有一個電動液壓泵和引擎驅動液壓泵。里面的兩個控制電動液壓泵,外面的控制引擎驅動的液壓泵。當液壓泵壓力不足,或者過熱的時候,上門的警燈就會亮起。 在下面這堆警燈里,有一個是用來警示飛機的某一扇艙門沒有關閉。在起飛之前,這盞燈應該熄滅。 繼續向右,我們看到一個表盤上面有幾個按鈕。這是通風系統控制。表盤用來顯示當前通風管道的氣壓。上面的開關是用來開啟/關閉客艙的循環通風系統(會除臭除菌的),下面是一個過熱測試按鈕,用來檢測過熱檢測器是否工作正常。 往下的開關組和左右的表盤用來控制左右兩套 PACK。所謂一套 pack,就是為空調系統提供混合空氣,輸向客艙和其他設備的組件——它可以被關閉、打到自動擋、或者強行進行最大輸出(HIGH 檔)。 直接往下的表盤是隔離閥門開關,當閥門關閉,每套 PACK 都使用各自獨立的氣源。當閥門打開,兩套 PACK 就共享氣源。 按鈕下面的開關用來復位過熱警燈。按鈕左右各有一個警燈,當 PACK 過熱的時候就會亮起。 在警燈下面有三個開關;他們控制著進氣口。靠外的兩個按鈕選擇從左右引擎吸入混合氣體;中間的按鈕選擇從 APU 進氣。 在進氣控制上方有三個小燈;它們用來警示空氣系統的故障,比如「雙混合」(空氣同時從兩具引擎和 APU 吸入)。 再回到左側,在導航控制下面,是一個被警燈包圍的表盤。表盤顯示當前油箱的溫度(用來注意別讓油箱凍住了。)左右兩個藍色小燈意思是油箱閥門已經關閉。中間下方的小藍燈表示交叉油路已經打開。兩個橙色小燈閃爍表示兩側的油濾正被忽略。 往下是油泵控制面板。中央上部那個大旋鈕,用來打開/關閉油路交叉閥門。下面的用來控制兩個中央油箱的閥門,已經油壓不足警告燈。在這些按鈕的下面,是用來控制左右機翼的油箱的開關和警燈。 再往右,有一個獨立的開關,這是地面外接的開關(如果地勤給飛機插上電源的話。)下面是發動機控制。 中間大的黑色按鈕用來開啟/關閉自動總線輸電控制系統,它會自動在兩路總線之間調配電力,保證交流電可用。左右兩個警燈亮起,表示對應的左右引擎的供電總線出了問題。 往下是四個一排的按鈕。靠外側兩個按鈕控制左右引擎的發動機,中間兩個控制兩部 APU 的發電機。當其中某個發動機停止工作的時候,由其他發動機頂替它提供電力的時候,對應的警燈就會亮起。 再往下是一排四個警燈,表示供電系統出現故障。在它下面我們看到一個檢測APU 的 EGT(排氣溫度) 表盤,用來監視 APU(因為 APU 也是一個小型引擎,它的 EGT 也必須被監測。)在它右邊是雨刷器控制器——停止、間歇、低速和高速。副駕駛的雨刷器控制就在右邊。 回到中間一列,我們看到有「NoSmoking(禁止吸煙)」和「Fasten Seatbelts(系上安全帶)」的提示開關。圖片中的「No Smoking」 被換成了「CHIME(響鈴)」,以及兩個按鈕。 左側有個按鈕標著「bing-bong」,這是用來召集機組人員到你跟前用的,右邊是個喇叭,用來提醒靠近你飛機的地面人員你來了。在一個標著 GRD CALL 的開關下面有一個燈,當有空乘或者地面人員需要和你通話的時候亮起(與前面的召集按鈕相反)。 再次向右看,在一組警燈下面,是駕駛艙錄音控制(CVR)。中間黑色格柵的是錄音麥克風。紅色的按鈕擦除錄音記錄儀的內存(這只在地面上操作,沒有笨蛋會去動他)。綠色的按鈕用來測試 CVR 是否工作正常,如果沒有問題,綠色小燈就會亮起。 在它下面是艙壓表盤。這個表盤有兩個指針,一個表示當前客艙的高度(這個所謂高度,是指客艙現在感受到的氣壓,相當于多少高度。),另一個表示艙內外氣壓的差距(不能差的太多)。 在壓強表右邊是一個叫做 「ALTHORN CUTOUT」的按鈕,它用來關閉起落架的警報聲,比如飛行員確信起落架已經放下,但是這架該死的飛機就是不這么想,于是嚎個不停。 在氣壓表下面的一個表盤是艙壓的變化率——它告訴飛行員,在爬升或者下降的時候,可能引起乘客耳膜不適。 再往右看,是艙壓控制面板。我們有兩個顯示屏和兩個旋鈕,用來設定巡航高度(客艙的巡航氣壓也據此設定),以及我們降落地點的海拔高度,這樣當我們落地的時候,艙壓會保持一致。右邊的小屏顯示泄壓閥的位置,通過泄壓閥排氣來給客艙減壓。 在下面是泄壓閥手動控制面板。在面板上面的按鈕用來開啟或者關閉泄壓閥,下面的旋鈕在自動/半自動/手動之間切換。 左側最下方一行,有一行四個寬按鈕,它們用來打開,或者關閉著陸燈,著陸燈可以在夜間照亮跑道。我們還有兩個相似的按鈕,它們控制的是轉向照明燈,照亮飛機的左右兩側,右邊的按鈕開啟滑行燈,它要比著陸燈稍微暗一些。 再往右,我們有一個 APU 啟動按鈕,用來啟動 APU 發動機。一但 APU 啟動,你就可以繼續發動引擎,把我們帶上天去…… 引擎啟動面板就在 APU 控制面板的右側。 上面有兩個旋鈕,用來啟動左右兩具引擎。啟動模式有四種:GRD(地面啟動)、OFF(關閉)、CONT(如果發動機熄火,自動重啟)、FLT(空中重啟)。中間的按鈕用來決定操作哪邊的發動機,左、右,或者兩側一同操作。 再往右,又是5個照明開關。它們以此控制:航空公司LOGO等(點亮航線商標)、位置和頻閃燈(在晚上讓其它飛機可以看到我們),防撞機燈(也是為了安全)、翼尖燈(標識我們飛機的寬度),和起落架燈(給地勤維護人員提供照明)。 在最左上方,是 HUD(抬頭顯示器),現在它被蓋上了。你可以把它拉下打開,得到直接投影在視線前方的信息顯示。旋鈕用來控制 HUD 的亮度。 在頭頂控制面板的下面,是一個備用的指南針,和控制指南針燈光的按鈕。 飛行員的駕駛桿上還有一些東西: 如你所見,飛行員面前有一張檢查對照表,在操縱桿的中央,邊上有個黃色的游標,用來標記當前檢查項目的進度。 左邊的兩個配平擋,用來調整機頭的水平。邊上的按鈕是解除自動駕駛。右邊,數字顯示器可以用來提醒飛行員別忘了自己的航班號。還有一個 PTT 通話按鈕圖上沒有顯示出來,駕駛員可以按下通話。 最后,在飛行員座椅后面,是一大片斷路開關: 好了,一共就這些!希望你喜歡這次課程! 來自 天生愛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