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中國機長》熱映的同時好評如潮。然而,就在此時,另一個機長卻迎來網友紛紛指責。11月3日,有網友爆料稱,有無關旅客在商業航班中進入駕駛艙就座。昨日,桂林航空發表聲明稱,該事件發生于2019年1月4日桂林航空GT1011桂林-揚州航班,并決定對當事機長給予終身停飛的處罰,涉事的其他機組成員處以無限期停飛并接受進一步調查。 涉事女乘客已刪除相關圖片 網友“確認信號”11月3日發布微博稱:“真不敢相信在商業航班飛行中,讓無關旅客上座的事情發生在中國民航,究竟是不是模擬機,模擬機能不能擺茶具,應該不用多解釋吧?” “確認信號”發文配發的照片顯示,一名身著非航空制服、未帶任何證件的年輕女性,在駕駛艙單手做“V”形手勢拍照,圖片中還配有“超級感謝機長,實在是太開心了”的文字。在另一張圖片中,可以看到駕駛艙內還有紙質水杯以及陶瓷茶具等。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網友熱議,各方分析判定,該航班為正在飛行的商業航班。民航資深機長陳建國分析稱,從圖片信息判斷,駕駛艙和正常商業客機駕駛艙一致,通過地空通話頻率設置、海壓在STD狀態表示處于高空飛行以及MCDU上沒有修正卡等細節,都可以判斷出客機處于正常飛行狀態。從現有信息分析,事發時航班所處位置應在合肥到鄭州間。“模擬機上不會有茶杯、茶具等擺設。”陳建國表示。 另有網友根據照片中的紙杯標志判斷,涉事飛機屬于廣西某航空公司。 那么這個網紅是誰?事情發生后女網紅“Aaaa”的微博已經完全清空了。根據她過去在微博內發的圖片,可以得知她大學期間就讀桂林某學校空乘專業,事發時并非民航工作人員。 進入駕駛艙有嚴格標準 作為直接操控飛機航行的“中樞”,駕駛艙無疑是整個飛機中最重要的部位,直接關系飛機飛行的安全。 記者注意到,根據相關規定,能夠進入駕駛艙的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人員:一是機組成員(飛行期間在飛機上執行任務的航空人員,包括飛行機組成員和客艙乘務員);二是正在執行任務的局方監察員或者局方委任代表;三是得到機長允許并且其進入駕駛艙對于安全運行是必需或者有益的人員;四是經機長同意,并經航空公司特別批準的其他人員。 陳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桂林航空女乘客進入駕駛艙一事,雖然“不危險”,但是違規。 陳建國分析稱,在此次事件中,從安全的角度講,如果乘客進入駕駛艙不是去操縱飛機,不去操縱任何按鈕和操縱系統,對于安全是沒有影響的。“但這肯定是一個違規的行為,因為民航局規定說得很清楚,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駕駛艙,這個在公司手冊里也有明確規定,乘客肯定是不能進入駕駛艙的。”陳建國強調。 當事機長被終身停飛 針對近日引發輿論關注的“女乘客曬飛機駕駛艙合影”一事,桂林航空在11月4日下午發表說明,稱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1月,并宣布對當事機長處以終身停飛的處罰。 桂林航空表示:在11月3日接到網友舉報關于“一名乘客進入飛機駕駛艙”一事,我們對此高度重視,隨即成立調查小組并啟動內部調查程序。經核實,該事件發生于2019年1月4日桂林航空GT1011 桂林-揚州航班。 桂林航空時刻將旅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我們對于任何有可能威脅航空安全的不當且不專業的行為均堅持“零容忍”。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及桂林航空的相關管理規定,針對機長違反民航規章讓無關人員進入駕駛艙的行為,桂林航空決定對當事機長處以終身停飛的處罰,對于涉事的其他機組成員處以無限期停飛并接受公司進一步調查。 針對此次事件,桂林航空將深刻反思,認真改進,嚴格尊重中國民用航空局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內部整改,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據了解,桂林航空是由桂林市政府旗下公司控股,海航集團參股的地方航空公司,于2015年6月17日注冊成立。據此前的公開信息,桂林市政府持有桂林航空60%股權。 違規進入駕駛艙可能機毀人亡 在飛機巡航期間,違規進入駕駛艙是有慘痛教訓的。 1994年3月23日凌晨,一架由莫斯科飛往香港的俄羅斯航空593號航班,在西伯利亞荒郊轟然墜毀,飛機上75名工作人員及乘客全部遇難!事后調查竟然在駕駛艙的殘骸里看到了兩個兒童的尸體,調查人員檢查駕駛艙的通話記錄器錄音帶發現,事發前正機長按正常程序離開駕駛艙到客艙休息,只有第一副機長和第二副機長在駕駛艙。這時第一副機長把自己15歲和12歲的子女帶到駕駛艙參觀,更讓他們坐在機長座位“學習”飛行,因此釀成大禍。第一副機長或許認為自動駕駛中的飛機不會受人為影響,但他不知道的是,空客A310的飛機在自動駕駛中,只需要對方向盤施加一定力量并維持30秒左右,計算機對副翼的控制就會被切斷。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去年也發生過一次。東海航空飛行員陳某某于2018年7月28日執行DZ6286、DZ6206次航班時擅自允許其夫人先后三次進入駕駛艙,在全網引起嘩然,被民航中南局查實后,機長及副駕駛、乘務組等隨后被東海航空處以停飛半年、取消教員資質、罰款等嚴厲處罰。 對于民航來說,安全是重中之重,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前不久熱映的電影《中國機長》中有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只要離開了地面,全機人的生命安全都掌握在機長手中,每一位民航人都應牢記在心。 ■聲音 機長帶人進駕駛艙被禁飛 能否激活對安全的敬畏 這次涉事航空公司給予當事機長終身停飛的處罰,也體現了懲罰力度。但是,涉事女子到底是如何進入駕駛艙的,此前又是否存在“先例”,暴露了哪些管理漏洞,涉事航空公司還有必要給予更詳細的調查和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最終進入處置程序,還是因為被意外曝光。由此不難看出,現實的安全管理中,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和及時發現違規現象,仍存在著較大的漏洞。對此,應該反思的是相關安全管理的規則和責任落實到底“卡”在了哪,在預防和及時發現上,又是否有更有效的改進空間。要知道,這類事件就應該側重于預防,等到違規行為發生了再來處罰,很多時候可能就已經晚了。 從去年的7·10國航副駕駛吸煙事件,到東航、桂林航空分別出現的機長帶無關人員進入駕駛艙,近幾年民航領域的“幺蛾子”事件已出現多次,其背后所暴露的問題,恐怕很難說僅僅只是偶然。 一方面,中國民航市場規模近些年迅速增長,民航駕駛員隊伍也相應壯大,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中國民航駕駛員有效執照總數為50504 本,增幅為10.9%。那么,航空市場壯大,航空飛行員增多,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能力是否同步跟進了?從頻繁發生的失范事件看,對此不能不有足夠的警醒。另一方面,在相對較長的安全周期下,航空領域是否出現了安全方面的思想麻痹和管理放松,同樣值得警惕。 “海恩法則”強調,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依照這樣的推定,航空安全實在容不得任何僥幸,任何的一次事故隱患都應該被嚴肅對待。中國的民航市場早已進入大眾化時代,但對安全和規則的敬畏,不應該有絲毫放松。 綜合央視網、光明網、新京報、每日經濟新聞 |